劉邦最憎恨的人,瞧不起他還背叛他,卻做了開國功臣,得到了善終!

自古跟著開國皇帝打江山的大將們,大多都會被猜忌,被君主擔心有異心。這是因為一路走來,皇帝非常清楚每個人的能力,如果加上野心,會給他造成多大的困擾。於是幾乎每一個朝代的開端都會出現清算功臣的事兒。朱元璋就狠一點,將身邊當初陪著自己奪得天下的能人幾乎殺了個乾淨,劉邦雖然好一點但是也收拾了韓信和彭越。這兩位皇帝都是草根出身,可以說明,在當時的戰亂年代,誰有能力,都可以成為天下之主,那些有著戰爭經驗和手握重兵的人必然會成為新皇的心腹大患。

劉邦最憎恨的人,瞧不起他還背叛他,卻做了開國功臣,得到了善終!

皇位一坐上,從此兄弟變君臣,心態的轉變也讓皇帝無法接受臣子依舊用以前的態度對他。臣子對於以前親近擁護的人一下子變成了遙遠的、可以決定他們生死的君主,一時也會難以調節這種落差。劉邦的手下,有一個他無比憎恨的人,最初看不起劉邦,在劉邦打江山的時候公然的背叛他,按理說早應該被處理掉,但是他卻偏偏撿了一條命,還做了漢朝的開國功臣。要說劉邦心懷寬大,那也只能占上一小部分原因,更主要的是,他在張良安撫眾人的計策中起到了主角的作用,這顆棋子就動不得了。

劉邦最憎恨的人,瞧不起他還背叛他,卻做了開國功臣,得到了善終!

這個人就是雍齒,他本來是沛縣的有錢人,跟王陵關係不錯,兩人看不起當時還是混混的劉邦,沒事就嘲笑他。在劉邦起義後,王陵不想跟隨劉邦,就離開家鄉外出尋找機會,雍齒不願意走,只好跟著劉邦幹。劉邦看著沒啥能耐,但是非常會用人,雍齒也得到了重用,劉邦打下秦軍後,就讓他守著城池,雍齒一直以來就是迫不得已跟著劉邦,不是真心臣服,正巧魏國人來勸降,雍齒也沒咋尋思,就將整個城池都獻給了魏國,從此換了老闆。

劉邦最憎恨的人,瞧不起他還背叛他,卻做了開國功臣,得到了善終!

一點預兆都沒有就直接叛變,劉邦知道後氣得要死,馬上帶人來錘他,結果沒打過,他更加生氣了,因此大病一場,等到養好病,劉邦也不氣餒,聯絡了項梁,讓他給碼了點人,直奔雍齒而去。這一次,他把雍齒打的四處潰逃,先跑到魏國,又跑到趙國。劉邦慢慢勢力大了起來,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派韓信出兵,把趙國打服,雍齒雖然三番四次的躲避,但是最終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他最看不起的劉邦的麾下。此時的劉邦已經今非昔比,雍齒只得夾著尾巴做人,乖乖的給劉邦賣命,他知道劉邦還在記恨他的背叛,所以事事小心謹慎,打仗衝在前面,戰後也不邀功。慢慢地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劉邦最憎恨的人,瞧不起他還背叛他,卻做了開國功臣,得到了善終!

劉邦雖然討厭他,但是能上位的人物,無不都是有著常人難以匹敵的胸懷,不會為了自己的情緒,就枉顧江山大局,毀了一員大將,就一直忍著膈應沒有處理他。一直到大漢江山已定,成為皇帝的劉邦對大將們進行封賞,先是他自己的家人被封王,然後就是韓信、彭越、蕭何、張良等劉邦一直信任親近的人被封賞。但是其餘的功臣卻一時間很難界定高低,因此暫時被擱置沒有封賞。這些人一直辛辛苦苦地打江山,現在到了要論功行賞的時候,當然誰都不肯落後,經常湊在一塊討論。

劉邦最憎恨的人,瞧不起他還背叛他,卻做了開國功臣,得到了善終!

張良提醒劉邦本就是平民之身做了皇帝,都是靠著這些人才能成事,再不封賞,將領們聚在一起長久討論,要是他們覺得不能得到想要的好處,怕是要造反的。不如先賞了眾所周知的、劉邦最憎恨的人,這樣別人看到了,一對比也就放心了。劉邦覺得很對,於是工具人雍齒,作為劉邦最想殺的人就被賞賜了。將領們知道了果然放心了,雍齒都有著落,其餘的人的待遇哪會比他還要差呢?

劉邦最憎恨的人,瞧不起他還背叛他,卻做了開國功臣,得到了善終!

就這樣,雍齒非但沒有被劉邦殺死洩憤,還當了地方侯,他帶上全家老小去赴任,子孫後代也承襲了他的爵位。雍齒的結局走向基本是取決於處理眾將領爭功這件事的陰差陽錯,他能安然無恙地保住性命還享受到了地位權勢,如果說劉邦的心思佔了四成,那張良的主意中,這個工具人的身份就給了他六成的生門。也算是天意弄人,為漢高祖劉邦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都因為各種原因被殺死了,而他最痛恨的人,多次羞辱他的人,打心眼裡瞧不起他的人,背叛過他的人,反而做了開國功臣,在封地逍遙多年,無病無災自然老死。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