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謀士那麼厲害,為何不另起爐灶自己幹?第5條解釋神比喻!

在歷史上的職業中,有三種職業是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了,它們就是帝王、將軍和謀士。這三種職業裡,常常會有人想,謀士既然政治、練兵、戰略、管理等等知識都懂,那麼為什麼他們往往只是當個謀士,而不是自己另起爐灶單幹呢?

下面就來總結一下,為什麼謀士只是個謀士?

第一,客觀點來講,謀士、帝王等都是一種職業,當他們一輩子是謀士的時候,我們覺得他是個謀士;當他當了帝王之後,我們就不覺得他是謀士了。

比如王莽、司馬昭、王敦等,之前都做過顧問的身份,出過謀劃過策,只不過後來當上了帝王(或者沒成功),讓我們覺得他是帝王,而不是謀士,這是印象上的一個錯覺。

以前的謀士那麼厲害,為何不另起爐灶自己幹?第5條解釋神比喻!

第二,古代的謀士,大多沒有實權。比如張良,沒有兵權,沒有自己的家臣,只是出謀劃策。

而在歷史上,掌握有實權的謀士,懷有篡位之心的大有人在。這也就是為什麼世人都很推崇諸葛亮的原因之一,狼子野心的人太多,突然出現一個掌握了實權,卻還沒有篡位之心的人,你說該不該受追捧?

第三,擁有的資源不夠。想要當將軍,你要有能夠忠心擁護你、服你的中上層軍隊領導;想要當帝王,你要有政治資源、物質資源、自己的聲望;而當謀士,你只是眼觀六路,整合資訊,動用你的大腦。

以前的謀士那麼厲害,為何不另起爐灶自己幹?第5條解釋神比喻!

第四,能力不夠,這點也是最重要的。雖然說,謀士懂的很多,但相比帝王要有的能力,很多謀士都差的很多。

比如說,管理能力、識人用人能力、善斷能力。著重說下善斷能力!

在歷史上,有很多很多的謀士,一生當中並不是每一個計謀都是正確的。舉個例子,三國時候的許攸,官渡之戰中如果不是他出謀火燒烏巢,曹操沒那麼容易贏。但縱觀許攸一生,能拿得出手的,彷彿也就這一個計謀而已,難道他一輩子就出這一個計謀?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比如張良,初期也跟過韓成,可後來呢?韓成掛了!

這一點在三國曹操的陣營中也有體現。像曹操手下的荀攸和郭嘉,兩人都是頂級的謀士,但相對來說,荀攸就比較善於出計謀,而郭嘉就比較善斷。兩人再對比曹操,曹操更善斷!出謀只是提供選擇,善斷才是能成功的關鍵!

所以,想當帝王,能力上要遠遠複雜於做謀士必備的能力。

以前的謀士那麼厲害,為何不另起爐灶自己幹?第5條解釋神比喻!

第五,壓力和風險。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有做過企業高管之後又去創業當老闆的人會深有體會:老闆真特麼不是人乾的!

當帝王要承受的壓力,要遠遠大於謀士所承受的壓力。這還是其次,最主要是風險。古往今來,能當上帝王的人,那都是千萬分之一、億分之一的機率,就算面對競爭者,也是幾百分之一的機率,贏了天下都是你的,輸了分分鐘腦袋落地,還要連帶你整個家族、朋友。

超高風險!超高回報!

當個謀士福利待遇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工作不如意,或者公司倒閉,還有可能跳槽。想自己另起爐灶單幹?不好意思,那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條路了!

以前的謀士那麼厲害,為何不另起爐灶自己幹?第5條解釋神比喻!

第六,運氣!是的,總覺得那些當帝王的人,都是運氣爆棚!試想一下,你會拿出所有家當,去澳門賭一個月,盤盤賭,盤盤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