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工人數減少,只提“匠心”精神,卻不看技術工的底薪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也算是正式駛入了高速公路,各行各業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一天一個樣,而在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了世貿組織以後,國內製造業的發展更是有了更為強勁的動力。

眾所周知,實體經濟才是一個國家立國的根本,說到實體經濟自然就離不開國內的製造業,目前來看,雖說中國製造已經走向了世界並在逐漸向著中國“智”造轉型,但是在隨著各大實體制造業工廠頂尖工人缺少的同時,國內製造業的發展也是有所停滯,再有就是目前國內在晶片等高階製造領域還存有一定的短板,而這時的製造業卻面臨著大量的用工缺口,很多人也不免擔心會不會製造業的發展已經後繼無人了。

技術工人數減少,只提“匠心”精神,卻不看技術工的底薪

在我國的製造行業中,也是一直留存著自古以來就有的“匠心”精神,這股精神的存在也是使得不少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奉獻在了行業之中,正是因為這些人十年如一日的奮鬥才使得國內的製造業有了如此巨大的發展,但是在這樣的人無私奉獻的背後,卻有很多人把他們這種奉獻的“匠心”精神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對於這些人的待遇和薪資也是十年如一日,基本上沒怎麼漲過。

技術工人數減少,只提“匠心”精神,卻不看技術工的底薪

其實當下很多工廠面臨缺人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薪資沒有給到位,其實一個工廠要想把一個初入職場的工人培養成一個獨當一面、各方面都能夠得心應手的“老人”,所要花費的時間和成本也是不低的,而像是那些真正具有匠心精神的員工則需要的時間就會更長,但是在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努力之後,這些人倒是有了匠心精神,但是這類技術員工的薪資卻沒有多大的提升,見此情景,技術工人的減少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技術工人數減少,只提“匠心”精神,卻不看技術工的底薪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廠上班其實是一個特別值得光榮的事情,簡單來說就和如今考上公務員差不多,但是在如今,年輕人們也不再把工廠當成一個體面的工作,很多人最多就是實在走投無路或者需要錢的時候才會進入工廠打工,並且也只是當作一個過渡性的工作,做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選擇辭職,相較於進場,更多的人反而更喜歡選擇送外賣、送快遞或者網約車這類工作。

技術工人數減少,只提“匠心”精神,卻不看技術工的底薪

如果說以上這個例子只是因為相較於工廠這種固定工作時間的工作,人們更傾向於選擇那些上班時間和地點都更為自由的靈活職業,那麼像是一些工資只有三四千的坐班職位卻依然要比工廠四五千的崗位更受歡迎,而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也是因為相較於工廠的工作,這些工作的工作機制、上班時間以及薪酬福利等都會更加的透明。以上種種原因也是導致了國內諸多工廠面臨用工荒的問題。

技術工人數減少,只提“匠心”精神,卻不看技術工的底薪

縱觀全球其他國家,以製造業為主國家的除了日本以外,絕大多數都是德國這些西方國家,而這些國家除了本身技術工人的盡職盡責以外,企業單位對於這些工人的薪資待遇也是更為豐厚,並且他們一年內的休息時間在全球都排在首位,由此也可見這些人的工作效率之高,在較少的工作時間之內都能夠使國內的製造業長期位於世界前列,那如果再投入更多的時間,那麼這些國家的發展又會達到什麼地步。

相較於其他國家對於工人群體的重視,我國普通技術工人的薪水和地位則都是相對較低的,即使是一些擁有職稱的技術人才每個月的工資也才只有七八千,而這樣一份薪水如果是在我國的一線城市,那麼也就只能夠自己一家人的日常開銷,如果想要再存錢的話那麼就只能夠節衣縮食了,加之今年以來的物價也是一路上漲,因此大部分人所面臨的生活壓力也是隻增不減。

綜上所述,國內製造業如果長期這樣發展下去也是弊大於利的,各大工廠在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要把對工人的薪水和職位的重視程度提上來,要做到工人薪水福利和工廠一起共同發展前進才能夠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要對自身的管理和薪酬福利制度做好改革,讓廣大求職者認識到工廠技術人員也是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如此才不至於說會陷入“招工難、用工荒”的困境,才能夠實現自身工廠的持續發展,提升其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