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日處暑,老人說:今年是“望日壓處暑,旱澇處處有”,啥意思?

後日是農曆的七月十六,也是處暑節氣交節時間,處暑也就是出暑,代表著暑氣消退,涼氣逐漸上升的過程。然而今年的處暑正好是七月的望日,老話說:“望日壓處暑,旱澇處處有”,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後日處暑,老人說:今年是“望日壓處暑,旱澇處處有”,啥意思?

望日到底是哪一天?

陰曆是根據月亮的執行而制定的,既有時間的概念,又反映著月亮的“朔望弦晦”。“朔”指的是月亮正好執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的時間,這一個時間點必須出現在農曆的初一,這就是所謂的“定朔法”,也就是說農曆每個月的初一必須是“朔日”。

然而“朔”並不是一天,而是月亮執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的那一刻,是一個時間點。這就導致了“朔”的時間有時候是初一的早上,有時候是晚上。那麼從“朔”到“望”的時間是固定的,也就是月亮公轉半圈的時間,大約為14天18小時左右。

後日處暑,老人說:今年是“望日壓處暑,旱澇處處有”,啥意思?

由於“朔”的時間並不是固定的,這就導致了“望”的時間也不固定,有時候是農曆的十五,有時候是十六,甚至還可能是十四或者十七。當然“望”也是一個時間點,指的是地球正好執行到太陽和月亮中間的時間。所以民間還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一說,就是因為望日的時間不固定而導致的。

月亮每次繞到太陽和地球中間的時間為29天半,半天只能往下個月累加,所以陰曆的小月為29天,大月為30天。而小月的望日一般在十五,大月的望日一般在十六。由於望日時,地球正好執行到太陽和月亮中間,當三個球體位於同一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照向月亮的太陽光,就會發生月食。也就是說月食如果出現,一定在望日。

後日處暑,老人說:今年是“望日壓處暑,旱澇處處有”,啥意思?

理論上說,每個月的望日都有可能發生月食,只是人們站在地球上看不到而已。而望日不僅會發生月食,也是月亮的“強引力”時期。相比之下,月亮對地球的“強引力”,比“金木水火土”等星體的引力之和還要大得多,比如“五星連珠”時,五星的力量加起來也沒有月亮對地球的作用力大。

每個月的潮汐現象就是因為月亮的“強引力”而導致的,在月亮的強引力時期,也是地球上的事故多發期,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月亮效應”。在月亮強引力的作用下,潮汐現象就比平時要大一些。

後日處暑,老人說:今年是“望日壓處暑,旱澇處處有”,啥意思?

處暑節氣意味著什麼?

處暑代表著暑氣消退,涼氣逐漸從早晚向中午延伸,也就是說處暑並不是天氣一下就變涼了,而是涼氣逐漸向中間延伸的過程。因為處暑時,太陽在黃道上正好執行到150度,在太陽的作用下,地面的溼熱空氣還會繼續向高空上升。

農曆的七月正好是陰曆的大月,所以七月十六就是望日,此時在月亮的“強引力”作用下,地面的溼熱空氣會加快上升,在雙重作用下,很可能會出現兩種極端的天氣,要麼乾旱,要麼會有大雨降臨。

因為月亮的“強引力”會導致平靜的水面發生潮汐,白天叫潮,晚上叫汐,但是潮汐會導致水面上方的空氣溼度加大。夏至之後,太陽就開始向南運行了,而南方正是海面和湖面比較多的地方,空氣溼度越大,下大雨的機率就越高。

後日處暑,老人說:今年是“望日壓處暑,旱澇處處有”,啥意思?

望日壓處暑,旱澇處處有

今年的處暑節氣正好是望日,如果那一天沒有下雨,也就意味著在月亮的“強引力”作用下都沒有下雨,那平時就更難下雨了。如果那一天下雨,也就意味著容易下大雨,因為月亮的“強引力”會導致空氣溼度加大。

後日處暑,老人說:今年是“望日壓處暑,旱澇處處有”,啥意思?

所以就有了“望日壓處暑,旱澇處處有”的說法,意思就是容易出現極端的天氣,要麼會有秋旱,要麼會有大雨。不過今年是秋老虎回頭,所以處暑前後容易有大雨。因此古人認為,處暑節氣在望日,並不是好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