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轉一響”到全屋定製 家消費變遷四十年

從“三轉一響”到全屋定製 家消費變遷四十年

出品 | Metal 財經

作者 | 查克

這個雙十一,家消費火了。

家消費,即指為營造宜居、舒適生活空間,美化生活環境,提升生活便捷性的各類消費。11月8日,蘇寧易購聯合新華財經發布《雙十一家消費升級報告》,蘇寧易購大資料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高階家電銷售同比增長186%,一體式家電同比增長215%,全屋定製送裝一體訂單量同比增長132%。

從80年代至今,歷經四十年,五個階段的變遷,以家電家裝為主要代表品類的家消費,從最早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升級為如今的套系購買和全屋定製形式。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生活水平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家電製造商與零售商也不斷推動著商品、品牌和渠道的變革。

80年代:三轉一響、實用節儉

上世紀80年代,正逢改革開放初期,家消費重在剛需,家家戶戶最嚮往傳統四大件“三轉一響”——腳踏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這一時期,家電用品逐漸進入消費者視野。

家居以滿足實用性功能為主,人們秉持簡單、實用、節儉、耐用的家居風格,通常親自手打全屋的木櫃和床,溫馨實用。但在這個時期,裝修的概念還沒有普及,家家戶戶都是水泥地或者水磨石地面,充滿著“天然去雕飾”的淳樸氣息,與現代工業風的裝修風格和復古情懷一脈相承。

從“三轉一響”到全屋定製 家消費變遷四十年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90年代:洋品牌湧入、專業化經營

進入90年代,人們開始添置大件家電,冰箱、洗衣機、彩色電視機成為深受居民家庭青睞的“新三件”,人們對功能性消費的需求上升,家消費進入消費升級的第一階段。定製的組合櫃進入家庭,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上蓋著白色方布,半人高綠色油漆作牆裙,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從“三轉一響”到全屋定製 家消費變遷四十年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1990年12月26日,蘇寧易購在南京江蘇路與寧海路交叉口,開設了第一家空調專營店,率先開展家電產品的專業化經營。這一時期,以蘇寧易購為代表的空調、冰箱等品類專營店開始出現,家電渠道營銷變革開啟。

21世紀:市場集中度提升、大賣場時代開啟

伴隨經濟的高速發展,收入較快增長帶動居民消費能力顯著提升,消費品類迅速擴大。家電消費市場集中度提升,大品牌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五大彩電品牌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四大冰箱品牌海爾、容聲、美的、美菱,三大空調行業品牌格力、美的、海爾,兩大洗衣機品牌海爾、小天鵝,基本上都是在這一時期奠定了領先的行業地位。

除了對於家電需求的提升,人們也得到了家裝概念的普及:歐式田園、美式簡約、中式現代、地中海風格成了家裝廣告裡的常見詞彙,家裝開始向“輕硬裝重軟裝”“輕裝修、重灌飾”的方向轉變。

消費場景方面,家電也從專營店時代過渡到國美、蘇寧易購領銜的大賣場時代。供需兩方的不斷升級也推動著銷售渠道的升級。在這一階段的末尾,電商模式正式開啟——首個雙十一,在2009年11月11日誕生。

2010年代:家消費黃金十年、電子商務爆發增長

在作為連線家消費兩端橋樑的零售商推動下,消費者對於功能、品質甚至外觀顏值的需求開始反向推動技術和設計創新,更為環保的節能燈具、更為健康的原木材料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成為消費者的寵兒。

渠道方面,搭乘移動電子商務的快車,家消費市場開啟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時期。蘇寧易購、淘寶網、樂淘網、麥考林、凡客誠品、噹噹網、亞馬遜中國等均相繼推出各種型別作業系統的手機客戶端產品,拓展移動端使用者。隨著線上流量見頂,線上與線下獲客成本趨同,零售商轉向“線上平臺+線下體驗”模式。

2020年代:全屋定製、雙線融合

2020年開始,中國製造強勢崛起,智慧家電迎來新浪潮,“套系購買”消費方式催生新賽道,家電家居跨界融合大勢所趨,家消費市場整體邁入新的發展時期。

中國製造水平足以支撐智慧家電大規模生產,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和技術條件為智慧家電的發展做了必要的準備。家裝市場,全屋定製趨勢凸顯,消費者更注重健康環保,家電家裝一站式配齊逐漸成為消費主流。

在消費結構升級和數字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零售商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平臺,借網際網路“東風”,零售業駛入“快車道”。

從“三轉一響”到全屋定製 家消費變遷四十年

今年雙十一,家消費依然唱起“主角”。需求側呈現高階品質、懶人便捷、一站式購買、場景體驗四大特點,供給側國貨崛起、高階化、智慧化、健康化、重體驗趨勢愈發凸顯。

以蘇寧易購為代表的零售商,透過發揮家電家裝供應鏈優勢,推出超200款“超級新品”;雙線落地“互動城”、超級品牌日、新品日、BIG DAY等5000場“超級活動”,推動雙十一“數 字+實體”轉型蛻變;與此同時,推出升級會員、門店、以舊換新、物流售後4大“超級服務”,全面助力家消費升級。

走過四十年,商品、品牌、服務、渠道、消費場景不斷迭代,在家電家裝產業發展、品牌商零售商的助推之外,背後更為源源不斷的動力,或許是一代代人對家不變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