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酒的文化,體驗你與酒之間的文化共鳴

格物致知,方能知行合一,這是我們都熟知的道理。伊川先生程頤有句名言:“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大致意思是說,萬事萬物都有它最核心的道理,看懂了,然後遵照執行,必然會長長久久;相反,如果違背了事物本源的道理,就會破壞它,然後失去它。所以,他告訴我們格物致知的重要性:找到其本源的道理,然後順應它,利用它,才能得其所長,有所受益。

格物致知,科技產品可以以科技手段來探測,因為其基因源自科技;酒則不大容易,因為酒的釀造基因源自微生物應用,微生物應用具有混沌性、整體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所釀的酒,人的鼻聞口嘗比科學儀器靈敏得多。

理解酒的文化,體驗你與酒之間的文化共鳴

酒與餐的搭配,中國自古講究“飲食合歡”,餐與酒的搭配有一套兼具科學和文化的規則;對飲之人同席而坐,性格、興趣、地位和閱歷各有不同,但同席而坐,求的是一種和諧的氣氛,所求的是達成一種共識,其中或有各種各樣的矛盾、衝突和不和諧的事物,但一場酣飲下來,彼此的公約數終歸會找到。

理解酒的文化,體驗你與酒之間的文化共鳴

中華文明的“和”,不是妥協和退讓的結果,是中庸和諧的包容,也是和而不同的原則,本質上講,是一種共生共榮,積極進取構建命運共同體的胸襟。這樣的文化元素,在中國處理國際關係尤其大國關係的舉措中隨處可見,也常作用於全球華人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理解酒的文化,體驗你與酒之間的文化共鳴

《禮記》中就記載了那個時期出現了多種酒精飲料,包括米酒和早期的啤酒。而且對於釀酒,國家還專門建立了一套機構。

理解酒的文化,體驗你與酒之間的文化共鳴

釀酒的機構中明確了釀酒的方法制度,有專門的技術人才,甚至對釀出什麼成色的酒都有專門的規定,而且根據酒的用途還進行了分類。

比如因為祭祀或其他事情需要使用的酒不是直接讓人喝,所以釀造期很短、釀好後立即使用,因此被稱為“事酒”;有些酒需要儲藏一段時間,就被稱為“昔酒”;而貴族喝的酒需要經過幾道工序將雜質最大化濾出,所以酒質清亮,也被稱為“清酒”。

理解酒的文化,體驗你與酒之間的文化共鳴

所以,我們對酒文化的理解和體驗,不宜脫離釀酒的本意,生造出一個文化概念來,而是要從酒的釀造技藝和風格特點中去找尋,發現它的特點,從中體驗這酒和你之間的文化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