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東西魏戰爭雙方指揮謀略!

引言

長達十年的東、西魏戰爭,從整體上說,雙方基本戰成平手,處於僵持狀態。東魏軍事力量本強於西魏,但戰爭之初,高歡自恃兵方雄厚,驕傲輕敵,結果導致失敗,精銳軍力損失大半。

此後,雙方互有攻守,彼此各有勝敗,誰都無力消滅對方,說明雙方力量相近。高歡、宇文泰二人,都是難得的軍事指揮天才,但從戰爭實踐看,宇文泰駕馭戰爭的能力,似比高歡略勝一籌,所以在歷次戰爭中,西魏軍勝多敗少,損失較小,而東魏軍損失較大。下面對雙方指揮謀略的特點,作一簡要的分析。

淺論東西魏戰爭雙方指揮謀略!

東魏的軍事實力,以及綜合國力都強於西魏,因而東魏高歡驕傲輕敵,當想一舉消滅西魏。在雙方的戰爭過程中,東魏大多是處於主動進攻的一方。驕傲輕敵是整個高歡集團主觀指導思想上的致命弱點,由此造成了東魏戰爭指揮謀略的許多失誤。

其一,東魏在指揮謀略上缺乏細緻周密的全面計劃,不能遵循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戰略原則,常給敵以可乘之機。如小關之戰,高歡自己佯作渡河態勢,以掩護竇泰奪取潼關是對的,但對敵手未作深入正確的分析,始終低估了宇文泰的指揮和作戰能力,因而沒有做竇泰被襲擊之後的準備工作。而且各軍互相沒有接應,結果被宇文泰輕騎偷襲,竇泰被殺,高歡也因持重而未及時救援。

淺論東西魏戰爭雙方指揮謀略!

其二,恃勇冒進,缺乏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沙苑之戰前,薛環曾向高歡建議斷西魏運道,不與其野戰,困死西魏。從當時情況看,這是比較正確的意見,因為西魏連年饑荒,糧運困難,但高歡不聽。侯景又勸高歡分兵前後繼進,以成互相接應之勢,高歡也不聽。

及至沙苑二軍相對,大都督斛律羌舉勸高歡不要在地形複雜的地方與宇文泰交戰,建議出奇兵直搗西魏腹地。當時西魏諸州兵尚未集結,斛律羌舉的建議有其合理性,高歡仍然不聽。等到軍至沙苑,準備用火攻時,侯景輕敵,認為應活捉宇文泰。彭樂更是恃勇請戰,高歡卻一一聽從。東魏將帥都以為勝券在握,放棄了對自己較為有利的火攻戰術,驕橫如此,失敗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淺論東西魏戰爭雙方指揮謀略!

其三,意氣用事,輕率用兵。縱觀東、西魏戰爭,大多為高歡挑起戰端。沙苑之戰時,西魏宇文深對高歡軍的分析,頗能說明問題。高歡大兵臨近,西魏諸將皆懼,唯宇文深向宇文泰祝賀。高歡方面既然是“忿兵”,就很難理智正確地分析敵我形勢,不能作到知己知彼,因而東魏屢次進兵,多敗少勝,從而使自己國力不斷削弱。

應當指岀,高歡在幾經戰敗,精銳兵力大受損失後,指揮謀略有所改進。如邙山之戰,高歡渡過黃河,依山佈陣後,連續幾日觀敵動靜,按兵不動,使得宇文泰援山仰攻,終於戰敗西魏軍。但總的說來,東魏由於國力強大,經濟富裕,兵力充足,輕視宇文泰集團,常主動岀擊,一旦失利,便感情用事。因而在戰略上,既不能集中優勢兵力待機殲滅敵之主力,又不能尋求變化,出奇制勝,所以在東、西魏戰爭中,必然處於劣勢。

淺論東西魏戰爭雙方指揮謀略!

西魏宇文泰在指揮謀略上要比高歡略勝一籌。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他用兵的最大特點是能知己知彼,料敵度勢,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去奪取勝利,而這正是用兵的精髓,所以他常能以劣勢兵力打敗優勢的對手,取得勝利。

小關之戰,宇文泰認真分析敵情,在正確地估計己方和敵方形勢的基礎上,識破敵人的謀略,毅然置正面敵人於不顧,捨近求遠,看準敵軍的弱點下手,以輕騎偷襲成功,一舉獲勝。

淺論東西魏戰爭雙方指揮謀略!

沙苑之戰,高歡大軍長驅直進,宇文泰徵州兵未至,兵力不足以與高歡決戰,於是他釆取後發制人的策略,先退入關中,避其兵鋒。但當東魏軍深入後,他認識到如果再讓高歡繼續深入,自己後方就會出問題,決定乘敵人立足未穩之機。

利用渭曲的有利地形,以劣勢的兵力設伏,擊退敵軍。最後由於高歡的輕敵,宇文泰果然取勝。這裡可以看岀,宇文泰掌握作戰時機,抓住敵人弱點,利用有利地形,在戰鬥中創造機會以少勝多的謀略是正確的。

淺論東西魏戰爭雙方指揮謀略!

結語

宇文泰用兵上也有一些弱點,如邙山之戰,宇文泰就因勝利‘而冒進,受挫於對手。但從整個東、西魏用兵謀略上看,他能審時度勢,該戰則戰,不該戰則暫退一時,常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出奇制勝,變化無方,確實是一個深諳用兵之道的著名軍事家。正畝於他的正確謀略,使得西魏在與東魏的戰爭中,勝多敗少,損失也遠小於對方,遂能以劣勢的兵力與相持10年而毫無力蹙之感,反而在戰爭中壯大了自己的力量。

參考資料:《魏晉南北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