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會上癮?當獨居的你變得不想見人,就該注意心理健康了

在最近熱播的一些綜藝節目中,劉雪華、周迅等明星公開展示了自己的獨居生活狀態。有人說,獨居是一種會上癮的生活狀態;也有人覺得獨居“不夠健康”,會產生一系列的安全、心理問題。獨居會帶來情緒問題嗎?獨居人士該怎麼排解這些情緒?本報推出了相關問卷調查,並採訪了心理專家。

南寧市民生路一條巷子裡,昏黃的燈光下一位市民走過。遠離社交和人群是獨居者的一大特性。見習記者 遊擁軍 攝

調查: 63%的人有意向選擇獨居

2月24日,本報發起了一項名為“關注獨居人群的心理健康調查”。截至26日,共有1000多名讀者參與了調查。其中,63%的讀者現在或者曾經有意向選擇獨居。獨居是否會帶來心理或情緒上的問題?22%的讀者認為獨居容易產生心理問題;40%的讀者則認為不會,而有38%的讀者表示需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對於獨居,不少網友認為,獨居可以享受一個人的世界,較為自由,但也有網友持反對態度。例如,網友“微風”認為,獨居並非孤獨,而是一種生活方式,讓其擁有了獨立的勇氣、能力和無可替代且收穫滿滿的人生;網友“Yolo”認為,獨居就是很好很自在,相關問題是自己本身的問題,跟獨居沒有關係,兩個人三個人住也會孤獨。網友“小小美”則稱:“那些喜歡獨居的人,老了就知道獨居的難處了。”

如果獨居人士出現了負面情緒,該怎麼辦?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空多出去走走、利用社交網路和朋友聊天、定期和親朋好友見面等三種方式比較受青睞。如果獨居人士產生社交或者心理方面的問題,又該怎麼辦?對此,27%的人表示會找好友傾訴,26%的人則建議自我排解,多看書;此外,尋求專業機構幫助、結束獨居、養寵物等方式,也被網友認為是一種不錯的排解情緒的方式。

現象:獨居後社交慾望降低

淼淼(化名)是一名單身女性。她告訴記者,從25歲開始,因為不想忍受合租的麻煩,她開始自己獨自租房子住。淼淼說,剛開始獨居時,她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但單獨住了五六年之後,淼淼發現自己的社交慾望開始下降,“以前每到週末就想出去玩,現在只想宅家裡”。淼淼說,而且自己越來越懶,不想去整理屋內衛生,也不想打理陽臺上的花花草草。有時候朋友約她出去,她還覺得煩,“就是覺得出去很沒意思,不懂出去能幹嘛,還不如自己一個待著”。隨著身邊不少好友都結婚了,單身的她內心更覺得失落,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淼淼說,自己一個人住久了,不可避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此外,因為工作忙,週末只想在家休息,如此迴圈,導致自己的心理狀態逐步惡化。意識到問題後,淼淼在朋友的幫助下,開始出門認識新朋友。“如果獨居時把自己困在一個人的世界裡,不認識新事物,會比較容易產生奇怪的想法。”淼淼說。

市民朱女士已經獨居3年多,一度出現不想出門社交,朋友逐漸疏遠的情況。當時她在工作中越來越不愛說話,面對不得不完成的工作也提不起精神。看到網路上一些如“單身女性月入數萬元的完美獨居生活”的話題,讓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失敗。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朱女士發覺自己的心理狀態不對。看了醫生之後,被確診為輕度抑鬱、中度焦慮,需要服用藥物並按時複診。“醫生說,我現在更需要朋友的陪伴,就算是獨居,也要多和朋友家人在網上聊聊天。”朱女士說。

建議:學會自我排查心理狀態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喻冠娟認為,當前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多樣化,而獨居則是其中之一。自己一個人生活久了,是否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取決於其自身的內心是否足夠強大,以及是否擁有正常的社會功能。如果一個獨居的人,本身內心強大,且可以在獨居和外界聯絡中找到平衡點,那他的情緒、心理就能保持健康。

但是如果有些人本身性格內向,甚至有社交恐懼症,把獨居當成逃避人群、減少社交的方式,這樣做則會對其本身的社會功能造成影響,對於其心理的健康狀態較為不利。人是有社會屬性的,不管本身性格如何,都不能把獨居當做逃避與他人、社會接觸的手段。

獨居久了,該如何判斷自己的情緒是不是有問題?對此,喻冠娟認為,如果很長一段時間裡,總是覺得內心空落落的,還伴有煩躁、不安、低落等情緒,或者不想見人、不想出門,甚至不願意收拾屋子,就要考慮是否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了。

獨居人士該如何預防心理問題?喻冠娟建議,大家多走出去進行社交,比如多參與社群舉行的活動,或者參加志願者公益活動等,還可以多進行體育鍛煉,促進身心愉悅。如果發現自己的情況較為嚴重,常規方法也無法排解後,最好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以免發展成更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