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邦和韓信加起來的實力,足夠在諸侯面前建立絕對優勢!

歷史上,劉邦和韓信加起來的實力,足夠在諸侯面前建立絕對優勢

歷史上,劉邦和韓信加起來的實力,足夠在諸侯面前建立絕對優勢了。諸侯聽命的,像彭越、英布,不敢反抗;不聽命的,魏豹、陳餘,直接被滅了。剩下保持中立的諸侯如燕齊,看到這種形勢,也知道該怎麼選。就算劉邦已經得到了秦地,跟項羽在滎陽交戰。如果他屢戰屢敗,又沒有北線勝利的盼頭,諸侯可能不會服從他。畢竟有彭城一敗,諸侯紛紛跳反的真實案例在。將士們覺得劉邦屢戰屢敗,覺得這樣打就是白白送死,產生厭戰情緒。劉邦不得已,退回關中。關中六國被項羽掃平,然後項羽帶著一個統一的東方六國去打劉邦,劉邦以秦國一地的實力,真的能頂住嗎?

歷史上,劉邦和韓信加起來的實力,足夠在諸侯面前建立絕對優勢!

信陵君的合縱都能給秦懟回老家,何況項羽。韓信領的兵,根本就是人家劉邦的兵。劉邦在豐沛的時候,就有大量的舍人、客、中涓了。史記侯者年表裡面有大量的記載。用現在的話說,人家劉邦都把支部建在連上了,對軍隊是擁有絕對控制權的。豐沛的班底一直都在。正是豐沛的那些舍人、中涓、客,的班底,讓劉邦最終勝出。而項羽,為啥鴻門宴上不殺劉邦?因為自從定陶失敗以後,項家軍的班底就已經打殘了,懷王熊心(或者是羋心)已經開始逐步限制項家的權力了。

歷史上,劉邦和韓信加起來的實力,足夠在諸侯面前建立絕對優勢!

定陶失敗以後,項羽的軍隊更像是聯合國軍,這也是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殺了劉邦,他的聯合國軍就散了,因為這時候他已經沒有班底了。項羽拿到了宋義的軍隊,可能更應該叫楚軍而不是項家軍。劉邦雖然總輸,但是班底沒傷。最後論功封賞的時候,看看有多少從豐沛出來的。這才是項羽最終輸給劉邦的根本原因。

歷史上,劉邦和韓信加起來的實力,足夠在諸侯面前建立絕對優勢!

所以吧,可以說,韓信加速了劉邦勝利的過程,就像四野的林總一樣,加速瞭解放全中國的程序,但是你說林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能並不合適。沒有實力,得人心都是假的。蜀漢相當得人心,從劉備攜民渡江到諸葛亮魏國屯田,蜀漢不僅得蜀人心,也得魏人心,甚至在千百年後,還在的後人的心。但這不能讓蜀漢的天下。自古最不得人心的朝代,莫過於滿清,但這不妨礙滿清得天下三百年。劉邦再會得人心,大家也得保命啊。投劉九死一生,只要投項不是十死無生,大家還是想投項的。

歷史上,劉邦和韓信加起來的實力,足夠在諸侯面前建立絕對優勢!

項羽任用諸項,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曹操還任用諸夏侯曹呢,也沒耽誤他發家。韓信應該和彭越、英布一個水準的,不得不說司馬遷親韓信貶劉邦過頭了其實史書記載關於韓信打下的地盤很少的,人們吹韓信無非是那些戰爭細節。但是稍微思考一下,史記關於韓信的那些戰爭細節的真實性,比如用木盆載軍隊過河,背水一戰,用沙袋堵河水滅龍且,還有垓下的四面楚歌等等,這些十有八九是假的。

歷史上,劉邦和韓信加起來的實力,足夠在諸侯面前建立絕對優勢!

排除這些不靠譜的細節記載,只看事件記載,韓信沒多大功績的,和彭越比差不了多少。不得不說司馬遷為了吹韓信也是苦心了,功績不夠,細節來湊。而劉邦很多勝戰司馬遷只是一筆帶過,比如陳下之戰史記就這麼一句話:“圍項籍於陳,大破之,羽敗”!讀得不認真的人都不知道有這一場戰爭。而劉邦的敗戰彭城之戰被司馬遷拿出來大刀闊斧地寫,生怕讀者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