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領手握重兵,皇帝忌憚不已,為何他們卻遲遲不敢造反?

中國在王朝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將領,他們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白起,或者為漢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的韓信,抑或是南宋中興名將岳飛,這些將領雖有驚世的才能,但結局卻比較慘淡,幾乎沒有一個是好結局,而他們之所以得到那樣的結局,原因都逃不過統治者的猜忌。

古代將領手握重兵,皇帝忌憚不已,為何他們卻遲遲不敢造反?

就比如韓信,劉邦曾認真思考過一個問題,別人叛亂,他可以用韓信平定,但如果韓信叛亂呢?答案是無解。韓信就是一個不確定因素,一顆不定時炸彈,對統治者來說極具威脅。沒有一種一勞永逸的辦法解決皇帝與將領之間猜忌的辦法,只能靠將領自己去迎合皇帝的心意,不巧,白起、韓信、岳飛,他們在戰爭和軍事上都有著獨到見解,然而在揣摩皇帝心意上卻遠遠不夠,這也釀成了他們後來的悲劇。

很多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尤其是岳飛,恨其冤死,對於這樣赤膽忠心的愛國將領,人們敬重,卻也有些不理解。他們手中握有重兵,為什麼不能像當初安祿山反唐那樣乾乾脆脆地造反呢?讓我們一點一點來分析。

古代將領手握重兵,皇帝忌憚不已,為何他們卻遲遲不敢造反?

首先,古人認為皇權至上,忠君愛國的觀念非常濃厚,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並不是說說而已,身為臣子從道義上就無法反抗君主,如果反抗,就是叛賊,人人得而誅之。

其次,將領是隻有統兵權的,糧草的運輸及儲存是由將領安排負責,但是糧草的供應則是由將領自己提供的,因此凡是起兵叛亂前,一般將領都會暗暗積攢實力、儲存糧草,在史書上也有不少因為查出偷偷積蓄力量被迫提前造反的案例的。

古代將領手握重兵,皇帝忌憚不已,為何他們卻遲遲不敢造反?

而且,將領的家一般都安置在京城,也就是天子腳下,一旦將領叛亂,他們就是最好的人質,不顧及父母的性命,就是不孝,不忠於皇帝,就是不忠,頂著一個不忠不孝之人的名號,在道義上就非常吃虧,容易人心潰敗。

再者,皇帝也並非完全放手將軍權交給將領,唐朝安史之亂後,統治者對將領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由一開始的極度信任變為後來的極度不信任,於是派身邊宦官前往將領身邊進行督查,實則行監視之事,因而宦官權力膨脹,轄制皇權,不過那都是後來的事了,總而言之,君權與將權的平衡無論在哪朝哪代都是一個難題,需要統治者的平衡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