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密摺奏事制度?雍正為何要採用這種制度?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康熙帝第四子,年號雍正。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麼一個情節,在雍正辦公的地方,有一個小房間,裡面的櫃子裡,有一個個上了鎖的小盒子,這些小盒子中,裝有官員們給雍正上的密摺。

雍正會用對應的鑰匙分別開啟小盒子,然後檢視官員上的密摺,從中瞭解民間和官員之間(彈劾、指責、舉報等)發生的事情,並予以批示。

這個故事情節反應的就是清朝自康熙時期起,就採用的密摺奏事制度,即部分官員得到皇帝的許可後,可以繞開公開的奏事渠道,單獨給皇帝說事。

密摺奏事制度雖然起於康熙朝,但康熙只是把他作為了解地方和民間情況的一種補充,授予密摺權力的官員人數並不多,且密摺在觀看後,會交還給本人。

雍正繼位後,為了強化皇權,強化對官員的管理,將這麼一種奏事的制度發揚光大,把它當成了自己手中的一柄重要武器。

雍正不但增加了密摺奏事官員的人數,且密摺會存檔,用作監督官員的證據,並用於實際的政治控制行為中,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讓官員們互相監督,並利用這種監督強化皇權

在古代的各個王朝,官員之間的彈劾,是有正規渠道的,有專門的言官和機構負責此事。

什麼是密摺奏事制度?雍正為何要採用這種制度?

但這種公開的舉報和彈劾行為,受制於朋黨、親眷、師生之間的糾葛,往往無法反應真實情況,且很容易引起黨爭。

而密摺奏事制度,可以有效緩解官員們對同僚的某些顧忌,能防止臣子們上下串通一氣,欺瞞皇帝。

且雍正許可的不區分官員大小等級、不分管轄地區,不分事務管轄範圍的全範圍的互相監督和糾察式的密摺奏事,能讓臣子們在互相監督的同時,還要互相防範和警惕。

如此一來,官員們就無法整合在一起對抗皇權,而要依靠皇權給自己撐腰、做主。

官員的對錯和升遷,雍正可以依據密摺奏事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政治需要來判斷和下決定。

得到密摺奏事許可的人數越多,官員之間的猜忌和防範就越嚴重,因為誰也不知道,身邊的某位同僚會不會偷偷給皇帝上奏摺,披露和揭發自己。

如年羹堯倒臺前,不但有品級相差不大的親密助手嶽鍾琪用密摺揭發,還有其作戰和防禦地區的知府、知縣用密摺揭發,上上下下有無數的眼睛盯著他。

當官員們因互相監督、揭發的需要而無法團結時,皇權自然獲益匪淺。

於是,大多數官員們都會在密摺中表態:“所依賴者,惟知有皇上,不知其他”。

二:透過密摺來打擊異己、孤立政治上的對手

密摺既然沾上了個“密”字,其中的內容即只有雍正和上奏人知道,包括雍正給臣子的批示,也具有高度機密性,不經許可是不能傳播的。

唯一擁有主導權的雍正可以根據政治需求來決定是否公佈密摺內容,打擊政敵,或根據密摺內容,做秘密批示,在官員勢力中挑撥、拉攏。

如雍正朝初期,在防範、懲治年羹堯、隆科多等權勢比較大的臣子時,雍正就借用密摺的批示,在官員群體中大肆挑撥。

如雍正在給湖南巡撫王朝恩的密摺批示中寫道:“二人(年羹堯、隆科多)就曾在朕前奏你不可用……”。

雍正又在給河道總督齊蘇勒的密摺批示中寫道:“隆科多說你操守不好”,“而年羹堯前歲奏你不能料理河務,言不學無術”。

雍正在給雲貴總督高其悼的密摺批示中寫道:“(年羹堯)奏你不稱雲貴總督之職”,“朕恐他(年羹堯)愚弄你,陷汝於不是……所以明白寫來”。

雍正在給陝西涼州總兵宋可進的密摺批示中寫道:“年羹堯不大喜你,你防著些。諸凡不要將把柄著他拿住……”。

如此種種,雍正充分利用密摺奏事這種得天獨厚的手段,想打擊誰就打擊誰,想分化誰就分化誰。

至於雍正要對付的人,是否說過那些話語?官員們在得到批示後,是無法互相證實的。

官員們也不敢互相證實,因為你也許剛當面或寫信去求證,回過頭,就被同樣擁有密摺奏事權力的被求證者揭發。

什麼是密摺奏事制度?雍正為何要採用這種制度?

因此,官員們只能被雍正牽著鼻子走,還要對皇帝的提醒“感懼涕零”。

在這樣一種氛圍下,誰能對抗雍正的皇權?年羹堯和隆科多不行,皇子胤禩、胤禟們也不行。

三:利用密摺聯絡群臣感情,針對性的灌輸君臣大義

雍正雖然擴大了密摺奏事的人數和範圍,但對於龐大的官僚隊伍來說,擁有密摺奏事權力的官員還是少數。

因此,很多官員認為擁有密摺奏事權力,是一種榮譽,是皇帝給予的信任,普遍對雍正抱有感激之情。

雍正就利用官員的這種敬畏和感激心理,根據不同官員的慾望、性格,透過密摺這種單對單的交流方式,針對性的對不同官員曉以君臣大義。

並且,因為密摺的機密性,雍正可以隨意對官員表態,如“獨看好你”這樣的語氣,讓收到批示的官員有一種被“獨寵”及“看重”的心態,進而隨時準備為雍正效死力。

現今解密和公開的清宮檔案中,在雍正朝奏摺那一部分中,能經常看到雍正對臣子們的肉麻般的批示語句。

這不單是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讓臣子們親近雍正,也是以這種語氣讓臣子們放下對雍正的警惕心,達到大事小事都願意向雍正誠實彙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