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折戟灤水谷: 6萬精兵覆沒, 主帥薛訥率幾十人逃回幽州

714年,地點灤水谷,6萬唐軍精銳與2萬契丹騎兵對決。一頓廝殺後,6萬唐軍幾乎全部陣亡沙場,主帥薛訥率幾十人逃回幽州。薛仁貴若有知,也是欲哭無淚。灤水谷之戰,是繼東硤石谷之戰、冷陘之戰後,唐軍又一次慘敗,深刻影響唐朝的歷史程序。

唐軍折戟灤水谷: 6萬精兵覆沒, 主帥薛訥率幾十人逃回幽州

點選載入圖片

626年,“天策上將”李世民繼位,唐軍繼續東征西討,突厥、吐蕃、土谷渾、薛延陀、高昌等相繼被擊敗,並表示臣服。唐太宗之後,唐軍繼續征伐,獲勝很多,失敗也不少。尤其是對契丹、奚族的作戰,唐軍損失很大,有幾次都是全軍覆沒。

697年,武則天發兵十萬,以王孝傑為主帥,征討契丹。唐軍各部配合不力,王孝傑被契丹騎兵包圍,墜落山崖而死,唐軍潰敗。後來,突厥、奚人倒戈,契丹戰敗,首領孫萬榮被斬首,唐軍贏得面子上的勝利。

710年,唐軍再次出兵5萬,以孫佺為主帥,從幽州出兵。此戰,唐軍再次全軍覆沒,孫佺成為俘虜,被契丹送給突厥斬首。大將李楷洛(李光弼的父親),烏可利等狼狽逃回幽州。此次戰敗,唐睿宗悶悶不樂,兒子李隆基決定復仇。

唐軍折戟灤水谷: 6萬精兵覆沒, 主帥薛訥率幾十人逃回幽州

點選載入圖片

714年,也就是李隆基繼位後第二年,他掌握了大權,決定對契丹用兵,找回面子。連續對契丹用兵,唐軍損失很大,許多大臣都反對出兵,認為採取防禦策略比較合適。其中,姚崇五次上奏玄宗,建議停止出兵,先休養生息。

朝臣反對,唐玄宗也有所猶豫,但大將薛訥主張出兵,認為可以擊敗契丹,讓皇帝不必過於擔心。薛訥,名將薛仁貴的兒子,也是一員猛將,但跟“三箭定天山”的父親相比還是差了很多。想當年,薛仁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突厥、契丹對他是聞風喪膽。

薛仁貴時代,能夠擊敗他的,只有吐蕃名將論欽陵,此人幾乎擊敗了高宗、武則天時代的所有名將。唐玄宗認為,“虎父無犬子”,作為薛仁貴的後代,薛訥應該也很能打,至少比“紙上談兵”的趙括強,不至於全軍覆沒。可惜,唐玄宗犯下了大錯。

唐軍折戟灤水谷: 6萬精兵覆沒, 主帥薛訥率幾十人逃回幽州

點選載入圖片

趙括“紙上談兵”,趙國輸掉了長平之戰,45萬大軍覆滅,卻也殺傷秦軍二十多萬。薛訥戰鬥經驗豐富,沒有“紙上談兵”,但輕敵冒進,不聽勸告,結果也是全軍覆沒,僅帶幾十人逃回幽州,比趙括還要慘。

714年,薛訥、杜賓客、崔宣道、李思敬等率6萬兵馬從幽州出兵,準備征討契丹。途徑密雲時,杜賓客建議下紮下大營,養精蓄銳,等到秋季再出兵。杜賓客認為,夏季出兵,唐軍鎧甲厚重,又要攜帶眾多糧草,這是兵家之大忌,很容易被契丹伏擊。

不得不說,杜賓客是個明白人。夏季出兵征伐遊牧騎兵,想要獲勝,只能靠長途奔襲,發起突然進攻,霍去病、李文忠就是此類人。6萬唐軍,騎兵的數量並不是很多,步兵比例高,還是披著厚重鎧甲,並不具備突襲的可能。進軍緩慢,契丹自然有防備,想要取勝比登天還難。

唐軍折戟灤水谷: 6萬精兵覆沒, 主帥薛訥率幾十人逃回幽州

點選載入圖片

薛訥則認為,夏季炎熱,契丹也很疲勞,加上急於建功立業,故而拒絕杜賓客的建議。如此,唐軍繼續出發,一路只是“偶遇”契丹小股騎兵,也很順利將其擊潰,唐軍連戰連捷。殊不知,這是契丹“誘敵深入”之計,他們早已選擇好伏擊戰場,等待唐軍。

灤水谷,位於河北承德,是一個狹小的山谷,地勢非常險要。此時,杜賓客再次勸阻薛訥,認為山谷險要,契丹可能有伏兵,可以先屯兵觀察,然後引誘對手出來決戰。可惜,薛訥還是不聽,他想直接透過山谷,尋找契丹主力決戰。

唐軍進入山谷後,契丹2萬騎兵設伏在兩側,奚人騎兵則前後夾擊,用石塊堵住山谷,唐軍陷入了絕境。契丹居高臨下,萬箭齊射,用密集箭雨“伺候”。奚人也前後夾擊,發射弓箭,阻止唐軍突圍而出,薛訥欲哭無淚。

唐軍折戟灤水谷: 6萬精兵覆沒, 主帥薛訥率幾十人逃回幽州

點選載入圖片

四面被包圍,以步兵為主的唐軍,在狹窄的山谷中,壓根就沒有還手的餘地,只能任人宰割。契丹、奚人用弓箭持續射殺,等唐軍陣腳大亂,將領們紛紛奪路而逃時,才發起衝鋒,從山上衝殺而來,“清掃”戰場,獲取戰利品。

一頓廝殺後,6萬唐軍幾乎全部陣亡沙場,薛訥僅帶幾十人突圍而出。戰後,朝廷治罪,薛訥卻將責任推給崔宣道、李思敬,說他們沒有及時增援,結果這兩人被處死,薛訥被貶官,杜賓客免罪。《資治通鑑》記載:“將兵六萬擊契丹,唐兵大敗,死者什八九。訥與數十騎突圍得免。”

灤水谷之戰,薛訥顏面盡失,被契丹譽為“薛婆”,說他打仗不行。對此,薛仁貴若有知,也是欲哭無淚。19年後,薛訥的弟弟,薛楚玉征討契丹,以大將郭英傑為先鋒,結果唐軍陣亡萬餘人,薛楚玉被罷官,張守珪鎮守幽州。

唐軍折戟灤水谷: 6萬精兵覆沒, 主帥薛訥率幾十人逃回幽州

點選載入圖片

張守珪麾下有一位大將,名叫安祿山。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率15萬大軍南下,薛楚玉的兒子薛嵩追隨安祿山作戰。接著,“燕軍”連克洛陽、長安,唐玄宗逃往成都,盛唐一去不復返。

參考書目:《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