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薪火 妙手寫仁心

【來源:恩施日報】

全媒體記者 付瑞勇 通訊員 譚支河

“很幸運遇到了鄒醫生,把我困擾多年的疾病治好了,現在生活簡直換了新樣。”近日,河北省石家莊市譚女士撥通鄒彥升的電話,稱他“用一雙中醫妙手挽回了她的健康人生”。

譚女士屬於特異性過敏體質,患有嚴重過敏性鼻炎,經不起冷空氣、花粉的刺激,時常引發五官瘙癢、流鼻涕等。近些年來,她輾轉多個省市大醫院求醫,試了不少藥方,但治療無果,藥物副作用也摧殘著她的身體。

一次偶然,求醫無門的譚女士連線上鄒彥升,經望、聞、問、切“中醫診斷法”,開出中藥方子調理,病情漸漸好轉,幾個療程後痊癒。

“妙手回春”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患者眼中神奇的魔力,來自鄒彥升的中醫之術。今年50歲的鄒彥升出生於湖南省冷水江市,自幼體弱多病、家境窘迫,從小便在心中埋下“立志學醫、惠澤百姓”的種子。少年時代的他隻身來到巴東,拜師親屬曾繼親學習中醫診治、中草藥採挖與炮製、針灸推拿技術。

“要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用手勤記、用腦勤背,用漫長的時間去考驗和成長自己。”剛入中醫之門,身為巴東名老中醫、中草藥研究會會長的曾繼親給鄒彥升立下一條戒律。

鄒彥升很快認識到,中醫像個“萬花筒”一樣,病理類別、藥材種數繁多複雜,一定要裝進大腦活學活用。在綠蔥坡鎮肖家坪村簡陋的破瓦房內,鄒彥升和師弟自制煤油燈,夜以繼日地苦學泛讀醫學精典著作,在師父曾繼親手把手地指導下,鑽研脈學、方劑學,上山識藥、採藥、製藥,跟隨出診現場學習切脈、開出處方。

“那時,白天面板被太陽曬得黝黑,晚上鼻子被油燈燻得漆黑,但醫術在頭腦中越來越深、越來越明晰,很苦也很值得。”鄒彥升回憶,那些年他的足跡遍佈巴東和周邊長陽、五峰等縣市,磨破了無數雙鞋子,腳底磨出一層厚繭,但練出了熟練運用500多味中草藥治療各種疾病的功夫。

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在鄒彥升的中醫成長路上,他堅持365天學習不斷線,除了到武漢、恩施等地高校、醫院進修深造,還一心撲在中西醫結合診療技術的鑽研上,巧用“中醫+西醫”的方法,成功治癒了風溼、類風溼和不孕不育等10餘例患者。

在鄒彥升的藥箱中,放著自主創制的“延生特效外傷燙傷癒合膏”,具有潤膚生肌、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等功效,主治劃傷、擦傷等引發的傷口感染和水、火、油、氣燙傷等,具有治癒時間短、療效強等特點,2000餘名患者享受了這一健康福利。

野三關鎮素有“華中涼都”“森林氧吧”之稱,擁有獨特的清涼氣候資源,避暑熱、納涼經濟帶來如潮的人流,康養產業迅速興起。鄒彥升很快捕捉到“中醫+康養”這一結合點,進入集鎮一敬老康療中心、中醫診所帶領醫護團隊,實行師帶徒式傳授中醫中藥理論,開展疑難病症診療臨床實踐,讓中醫術在青年醫生中紮根發芽,在康養產業中傳承,弘揚中醫文化、技術。

“肯學、苦鑽,一定會‘啃’出成果來。”鄒彥升說,30年前師父一句“用時間換來一切”的謹言,是成長曆程最好的印證。開啟鄒彥升的書桌抽屜,擺滿了他編輯的內、外、婦兒、推拿、中草藥詳解圖譜等10多種醫療學習資料,累計400多萬字,被新生代中醫、理療技師視作學習“參考書”。

中醫傳薪火,妙手寫仁心。“用一顆醫者仁心的初心對待患者,高舉一把中醫薪火傳遞國粹之光,讓每位患者都和健康相伴。”近一年時間,鄒彥升累計診治各類患者3000多人次,康復理療460人次,將診室搬到村口,組織8場義診活動,為1000餘名群眾送去醫療服務,用中醫這雙妙手,穩穩托起山區人民的“健康夢”。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