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呼吸不暢,警惕“懶癌”擴張地盤!這類腫瘤要快治!

【來源:廣州日報客戶端】

由於侵犯進展速度總體不快,發生遠處轉移風險相對較低,甲狀腺腫瘤常被人們稱為“懶癌”。實際上,“懶癌”一旦發威,向周邊擴張,會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

今年73歲的劉阿婆(化名)就因甲狀腺腫瘤侵犯氣管而陷入危險境地。她的氣管腔寬度被腫瘤“壓”到只有正常寬度的12%。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6月15日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由於劉阿婆氣管腔嚴重狹窄,同時有快速型房顫的心臟問題,麻醉和手術風險大大提高,所幸經胸外科、耳鼻喉科、麻醉科密切合作,劉阿婆的腫瘤被成功地完整切除,術後恢復良好,呼吸順暢,已於近日順利出院。

呼吸困難胸悶三年

腫瘤霸佔通氣“要塞”

劉阿婆患有心臟病多年,因為房顫需長期口服抗凝藥,所以更容易導致出血。近三年來,她經常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加重時還有胸痛、咯血的症狀,但她一直以為是心臟病和藥物副作用,因此沒有正規治療。

近段時間,她的呼吸困難和咯血癥狀越來越頻繁,而這背後的“罪魁禍首”正是悄悄長大的甲狀腺腫瘤!

複查CT檢查顯示,她的甲狀腺長了一個腫瘤,瘤子不僅壓扁氣管,還長進氣管裡面,如同在氣道中設定了一道“路障”,使得原本就狹窄的氣管腔更加“擁擠”,現在的氣管腔寬度只有正常的12%,必須得馬上處理!

為了清理掉氣道腔上的“路障”,疏通通氣道路,劉阿婆與家人輾轉多家醫院就診。然而,因為氣管腔太過狹窄,同時劉阿婆合併有心臟病,麻醉風險高、手術難度大,很多醫院皆不敢收治。

劉阿婆家人不願放棄,向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胸外科陳炬教授團隊求助,並由陳柏深副教授接診。

陳柏深副教授閱片後發現,雖然劉阿婆的甲狀腺腫瘤已經包繞並突破氣管,但在醫院多學科的保駕護航下,還是可以完整切除甲狀腺腫瘤,並完成氣管的部分切除和重建。

陳炬教授指出,劉阿婆的腫瘤大小為42毫米,已經壓迫並且突破氣管壁、長入氣管腔內,氣管腔最窄處約2。5毫米(如圖所示)。

胸痛呼吸不暢,警惕“懶癌”擴張地盤!這類腫瘤要快治!

由於腫物較大且血供豐富,質脆,麻醉或切除腫瘤的過程中隨時都可能出現大出血、腫瘤阻塞氣管導致患者發生意外,考慮到她有心臟病,制定良好的氣管麻醉方案以及維持圍手術期心臟、血壓的穩定才能確保手術的成功。此外,手術切除範圍較大,足夠的氣管切除範圍才能達到根治性切除,同時也要保證滿意的氣管重建。

耳鼻喉科陳仁輝教授介紹,劉阿婆出現聲嘶的症狀,不排除甲狀腺腫瘤侵犯喉返神經的可能。由於甲狀旁腺、喉返神經等結構可能已經移位,手術中應用神經監測技術定位並保護雙側喉返神經,採用精細被膜解剖法保留甲狀旁腺功能。

手術中,醫生為保留喉返神經功能及甲狀旁腺,完整切除甲狀腺及腫瘤。為了保證切除乾淨,術中切除6個氣管環,這已經是能夠切除的最長氣管長度。術中重建氣管,手術順利完成。術後病理提示,劉阿婆所患的是甲狀腺乳頭狀癌。

專家提醒:出現氣短、呼吸困難,警惕氣管腫瘤!

據專家介紹,甲狀腺腫瘤患者因“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來就診的情況並不罕見,這往往意味著腫瘤已經擴張到了氣管。

陳炬教授指出,氣管是連線喉與支氣管之間管道的器官,不僅是空氣的通道,而且具有防禦、清除異物、調節空氣溫度和溼度的作用。惡性氣管腫瘤少見,分為原發性氣管腫瘤和繼發性氣管腫瘤。原發性氣管腫瘤指的就是原發於環狀軟骨以下和氣管隆突以上的氣管腫瘤。繼發性氣管腫瘤常由黏膜外的癌灶向內擴充套件至氣管下段黏膜所致。

“劉阿婆的氣管腫瘤是氣管外的甲狀腺癌突破氣管壁長到氣管腔內的,屬於繼發性氣管腫瘤。”陳炬教授指出,氣管腫瘤的臨床症狀因腫瘤的部位大小和性質而不同。常見的早期症狀為刺激性咳嗽、痰少或無痰,有時可帶有血絲。

腫瘤長大逐漸阻塞氣管腔50%以上時,則出現氣短、呼吸困難、喘鳴等,常被誤診為支氣管哮喘而延誤治療。氣管惡性腫瘤晚期病例可呈現聲音嘶啞、吞嚥困難、氣管食管瘻、縱隔器官組織受壓迫、頸部淋巴結轉移和肺部化膿性感染等症狀。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明確腫瘤良惡

目前最常見的診斷方法有CT、MRI,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到腔內腫瘤的形態,並可進行活檢,取得病理學證據,從而確診腫瘤的良惡性。

手術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氣管腫瘤一旦診斷明確,首先考慮手術切除。對症狀嚴重、發展較快的病例,應積極解除呼吸道梗阻。手術方式分為開胸手術及胸腔鏡微創手術。而氣管切除的術式,則分為氣管節段切除對端吻合術、氣管袖狀切除術,複雜病例需行隆突切除重建術等。

氣管腫瘤的預後與組織病理形態學有重要關係。切除氣管良性原發性病灶和低度惡性腫瘤可以獲得相當滿意的緩解和較高治癒可能。對於惡性程度較高的氣管腫瘤,手術切除後仍需術後輔助治療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陳炬教授提醒,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非常有必要,這常常能夠發現隱匿的身體問題。早期氣管腫瘤都是沒有臨床症狀的,而這些疾病往往能在健康體檢中被發現。透過早期治療,大多數病例都能達到治癒的效果。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張陽、林偉吟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梁超儀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