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群衛生服務能力 築牢分級診療“網底”

社群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承擔著“健康守門人”責任。近日,北京市朝陽區六里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劉運傑和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趙慧做客人民健康演播室,就如何做好健康守門人、提升社群衛生服務能力等問題進行交流。

提升社群衛生服務能力 築牢分級診療“網底”

築牢分級診療網底 將患者留在基層

實現“小病在社群、大病在醫院、康復回社群”,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社群,吸引患者留在基層就醫,不僅是醫改的目標和任務,更是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難題的真招實招。

劉運傑表示,朝陽區六里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為提升老百姓就醫滿意度和粘性,在軟體、服務理念上持續努力。在理念上,注重打造精益求精的質量,以星級服務水準、合理低廉費用、整潔舒適環境等因素構建服務理念;在推進醫聯體建設上,中心作為朝陽醫院緊密型醫聯體的成員單位,根據轄區人口結構特點、基層服務重點與朝陽醫院心內科、急診科等多個專業科室形成聯合對接;除業務培訓、業務帶教、查房會診、制定規範等一系列舉措,還實施雙考核、雙評價機制,推進醫聯體建設更快、更好地落實。目前,已實現中心醫務人員能力、技術的提升和學科快速發展,幫助緩解轄區內老百姓看病難、住院難、找專家難的情況。

趙慧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把有醫療需求的患者留在基層,醫生要有執業自信和能力。海淀區萬壽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著力培養全科診療模式下的專病醫生,2013年至2016年期間集中輸送醫生到二、三級專科醫院進行進修,已成功培養自己的糖尿病醫生,實現了院內轉診。此外,為提高患者就醫體驗,專科醫生門診時中心會配備護士為患者做一對一個性化健康指導,普及疾病知識。

以患者健康需求為中心 打造特色學科和服務

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是城市醫療衛生的基層機構,承擔著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功能。

劉運傑介紹,以患者健康需求為中心,以轄區內人口結構特點、體檢資料為依據,重點打造特色學科和提供特色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是六里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在基層服務提質和能力提升上的積極探索。六里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緊抓醫聯體建設發展特色門診:建設中醫診區,社群中醫師及碩士研究生約50人,其中13名緊跟政府推進的北京市名老中醫師承政策跟師學習中;康復門診緊緊圍繞學科特色,康復矯治和中醫適宜技術在治療卒中、卒中後遺症、慢性病過程中有顯著效果;慢性心衰病房和學科建設,中心和朝陽醫院透過醫聯體組建家庭服務團隊,將全科與專科優勢充分融合為基層老百姓提供全面、規範的醫療服務;提供透析服務,中心根據老年病患者、透析需求,每年對轄區老年人提供免費體檢、篩查服務,透過收集轄區居民體檢資料瞭解健康狀態,對居民疾病譜分類後進行分類指導、分類教育、分類管理、分類提醒。

“萬壽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時免費建立健康檔案,為嬰幼兒做預防保健、計劃免疫接種,為孕婦建檔建冊,在轄區範圍內還開展多種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服務。”趙慧介紹,中心主要實施家庭醫養結合政策,開展約40多張家庭病房,上門為行動不便患者更換胃管、尿管等家庭治療專案;開展兒童身高促進發展門診等特色門診,對有干預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務;建立慢阻肺學科,在社群內開展肺功能檢查、早期篩查等工作,對患者進行病程管理;發展中醫科,透過來院代教、出國進修、師承指導等舉措,已培養了多位中醫骨幹。

以資訊化建設為支撐 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

資訊化建設水平是醫院管理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不斷完善數字化建設,強化資訊化支撐作用,有助於簡化醫療流程,為人民群眾提供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劉運傑表示,在資訊化建設方面,中心一直致力於讓“患者少跑路、資訊多跑路”。在遠端醫療上,中心與朝陽醫院緊密聯絡,為患者提供遠端閱片、病例會診、網上查房、病例討論等資訊化服務;在慢病管理和保障上,中心為轄區內重點人群提供一鍵呼叫系統、健康指標實時監測、送藥上門和家庭病床服務。

趙慧表示,中心以“有利於醫院的發展、有利於百姓的需求、有利於職工的發展”為發展規劃,除租賃院區擴大醫療服務面積外,還透過資訊化手段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以新增“自助掛號機、收費機”等智慧化裝置,開通多種付費形式,上線“身邊醫生APP”便於患者調閱健康檔案、查閱健康資料等措施,增加了患者和家庭醫生間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