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的淵源歷史,你真的瞭解中醫的神奇之處嗎?

中醫是咱們老祖宗們傳承下來屬於我們的醫學,但是如今中醫和西醫的地位分量卻在有所改變,醫學彷彿也變了味。你瞭解中醫的發展嗎?

發展歷史

中醫,也稱漢醫,2018年10月1日,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如日本醫學、韓國醫學、朝鮮醫學、越南醫學等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中醫文化的淵源歷史,你真的瞭解中醫的神奇之處嗎?

中醫的發展歷史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中醫中藥在中國古老的大地上已經運用了幾千年的歷史,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證實了中國的中醫中藥無論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還是在養生上,都是確鑿有效可行的。在西醫未傳入中國之前,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用中醫中藥來治療疾病,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中醫對疾病的治療是宏觀的、全面的。中醫,即相對西醫而言。

形成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同時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

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後來的中醫學和養生學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是指以中國漢族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形成

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

龍門窟的藥方洞窟門刻有諸多

繁榮

,多達150多種,所用藥物多是植物、動物和礦物藥。藥方涉及內科、外科、小兒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藥材在民間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這些藥方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的疾病,而且還能治療疑難雜症,如:療噎方可以治療食道癌。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紀被一位日本學者收錄在《醫心方》中,足見它的價值和影響。藥方洞的藥方是

繁榮

唐代藥方

。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並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

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

金元以降,中醫開始沒落。明清以後,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誌著中藥藥理學沒落。同一時期,蒙醫、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

對研究中國醫藥學起了重要的作用

2003年以來,中醫開始有復甦的跡象。在現在的生活中,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國際上,針灸引起醫學界極大興趣。懷孕期反胃、化療所產生的反胃和嘔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極低

WHO認為很多針灸和一些草藥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學雙盲研究的較強支援,但是對於其它的傳統療法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視未經研究的傳統療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險性等問題。WHO在2002年5月26日發表“2002—2005年傳統醫藥研究全球策略”,邀請全球180餘國將替代醫學納入該國的醫療政策。中醫新哲學觀中醫三個哲學觀:整體觀、辨證觀,:相似觀-分形論。2018年10月1日,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新納入的中醫傳統醫學的相關資訊將寫入第11版全球醫學綱要第26章內,該章節主要闡釋傳統醫學的分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