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選擇“丁克”,到底意味著什麼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丁克”一詞,從最初的陌生,到現在的已經基本上眾所周知,丁克家庭也從極小的群體,慢慢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

丁克家庭,就是不生孩子,只有夫妻雙方的家庭。它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一般都是工薪階層,有穩定的收入並且消費水平也很高。丁克家庭也分主動自覺型,就是指夫妻雙方都有生育能力但是自願不育的家庭。而被動消極型的丁克家庭就是指夫妻一方或雙方不具有生育能力而造成的沒有子女的家庭。

以前丁克家庭會被別人議論,甚至是被別人懷疑有“生理問題”。而現在,丁克族已經開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在某網際網路近期開展的調查中,已有高達六成多的人同意“夫妻可以不生育孩子”。

然而,丁克一族,有喜有悲,狂歡背後,有著憂傷。

夫妻選擇“丁克”,到底意味著什麼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01 主動自覺丁克,合理規劃,詩意人生

我的一對長輩,現在兩個人都已經接近50歲了,他們就是堅決的丁克家庭的支持者和踐行者。最初是因為2個人的工作都很忙,兩地分居,而且剛剛出來工作,生活壓力非常大,為了不讓孩子影響自己的工作,所以一直沒有要孩子。後來終於都到了一個城市工作了,卻也覺得這樣沒有孩子的生活也是很不錯的。2個人倒也著實喜歡上了這樣的生活,乾脆就成了丁克一族。

於是,兩個人進行了合理的規劃,在保障自己的生活的前提下,進行了房產、股市、理財、保險等各項投資,讓自己的生活質量始終有很好的保障。並且,全身心投入事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到節假日,2個人說走就走,基本上是接近要環遊世界的節奏了,日子過得著實讓人羨慕。

這樣的丁克族,算是丁克家庭可以津津樂道的正面典型,激勵著很多徘徊在丁克家庭門口的人們毫不猶豫地踏入大門成為丁克族的一員。但是能找到一直志同道合堅持丁克的伴侶就已經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夫妻選擇“丁克”,到底意味著什麼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02 在中國,丁克是個需要勇氣的選擇

一個閨蜜,前幾天發信息跟我說,她懷孕了,但是卻沒有那種即將成為母親的快樂,而且35歲了,已經是大齡產婦。等孩子長到20歲,她都已經55歲了。

她從大學時就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是丁克一族,並且按照這個標準找的男友,兩個人結婚前,他們還特地約定了堅決不要孩子,才去領的證。但是結婚到現在,扛了8年,他們實在頂不住了,只能妥協了。

首先,雙方父母根本就沒辦法理解,覺得他們簡直就是大逆不道。4個人輪流不停地以各種愛的名義進行勸說,苦口婆心,各種道理各種理由。從只需要他們夫妻生孩子,父母負責養孩子,講到父母自己的天倫之樂,就差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了。他們被煩得沒辦法了,就搬出去自己住了。

但是父母們覺得形勢更加嚴峻了,也不擔心“家醜不可外揚”了,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遊說起他們身邊的同事朋友以各種關心的名義對他們進行教育。在各界強大的壓力下,夫妻倆終於頂不住了。

最終,她無奈地對我說:“早知道一定要生,還不如早早就生了,現在這樣真的是太鬧心了。中國人真的是從來沒法好好活,被親人和各色人等以關愛之名試圖剝奪你的選擇和自由。”

夫妻選擇“丁克”,到底意味著什麼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03 丁克族,選擇之後的憂傷

丁克一族,最初有很多是因為嫌麻煩怕養育艱辛,擔心自己夫妻雙方因為自身素質和經濟能力不好,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所以就秉著“養不好乾脆不生,不拖累孩子跟自己一起受罪”的信念。在年輕的時候,選擇了婚後不要孩子,做新潮的“丁克一族”。

但是,近年來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其中很多就是年輕時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隨著夫妻情感變化而“反悔”的人。而還來得及反悔也算是不錯的了,至少“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而那些因為沒有孩子而導致的家庭悲劇則是讓人黯然神傷。

女性的最佳受孕年齡在25歲到35歲,超過了這個年齡段,自己和孩子甚至是整個家庭就要承受很高的風險,容易出現妊娠糖尿病、妊高症、唐氏綜合徵兒、畸形兒等多發病症。而且女性到了45歲以後很多就會進入更年期了,絕經後一般是無法在受孕的。但男性一般在60歲之前都是具備生孕能力的。

丁克一族,也不乏到了一定年齡,因為想要孩子了,但是妻子已經無法生育了,而導致的丈夫選擇離婚,又去找其他的年輕女子結婚生子的情況。而這時候的妻子則獨自面對著悽苦的生活。

夫妻選擇“丁克”,到底意味著什麼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對於夫妻雙方來講,如果覺得孩子可以帶來更多的快樂,那就生吧;但如果選擇不需要孩子的人生,成為丁克一族,那就要有強大的心理準備,在享受丁克一族的狂歡的同時,也要有品嚐狂歡背後的憂傷的勇氣,丁克家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不論什麼樣的選擇,都是對幸福的期待。

有的人說,孩子從來不是“麻煩”,而是“禮物”。

但是,不論是是否想要孩子,只要兩個人在一起能幸福、和諧的過一輩子,就是美好的婚姻,就是你的婚姻的正確方式。

- END -

作者:S姐

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哦。

(圖源來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