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都買不起食鹽,那他們燒菜用什麼來代替食鹽

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最早記載鹽的流通是夏朝的厥貢鹽絺,那時候青州地區有鹽貢給朝廷。後來的齊國有渠展之鹽,燕國有遼東之煮,吳國有海鹽之饒,春秋時期的魯國商人猗頓經營池鹽致富,齊國商人刁間煮鹽起富數千萬,陳國的魚鹽之貨,其民多賈,秦國也常年派人到楚國販鹽,這說明當時的鹽雖是國家專賣但仍屬自由貿易的,春秋戰國時間也就造就了歷史上最早的一批富有的鹽商。

古代百姓都買不起食鹽,那他們燒菜用什麼來代替食鹽

貴陽當年三大家族的華家,就是靠經營四川鹽業發家,後來辦酒廠,稱為華茅,也就是今天國酒茅臺的前身,圖為華家的佛堂大覺精舍。

秦滅六國後繼承了管仲政策,將鹽業收為國有,必須得到朝廷批准才可販賣,並需要繳納重稅,並設立海鹽縣對海鹽加強管理,西漢吸取秦亡的教訓,鹽實行自由貿易,也是從這時開始,揚州地區開始了大規模鹽業,當年吳王劉濞在此地煮鹽鑄錢,富可敵國,才有後來的七國之亂。

古代百姓都買不起食鹽,那他們燒菜用什麼來代替食鹽

圖為揚州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署門廳遺址,明清時期管理著淮南淮北鹽務。

西晉時期,將鹽瀆縣改名為鹽城,足可見此地區的煮鹽業的興盛,到了唐朝時揚州的運河開通,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尤其重要,唐朝在揚州設定鹽鐵轉運使,商賈豪聚於此,得諺語天下之盛揚得第一蜀得第二。從唐朝開始直到清朝,揚州一直都是鹽業的中心,更在清朝時達到頂峰,有著兩淮鹽,天下鹹的稱謂。

古代百姓都買不起食鹽,那他們燒菜用什麼來代替食鹽

圖為自貢鹽業博物館裡的製鹽流程。

明朝前期鹽業是自由販賣的,到了萬曆以後才實行專賣,而清朝是繼承了明朝的方法併發揮到極致,只要取得鹽業專權就可以從事,且是世襲永久權,老百姓也只能是規定的鹽商鋪去買鹽,明朝嘉靖《鹽政志》記載湖廣地區一斤官鹽價格在70文錢左右,清朝的《山東鹽法志》記載康熙時期官鹽是100文一斤,對於自給自足的普通農民來說,這個價格的鹽有點吃不起。

古代百姓都買不起食鹽,那他們燒菜用什麼來代替食鹽

圖為清代晚期食鹽專營告示。

所以問題來了,鹽作為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正規鹽商買不起,很多窮人會終年茹淡,在這種強烈的需求下,私鹽產生了,何為私鹽,大家顧名思義就行了,對統治階級來說私鹽是非法經營活動,被抓會殺頭,對於廣大窮苦百姓來說,私鹽是受人大行其道的活動。舉個例子,清朝統治者使用了很多方法抑制私鹽,但其實到了道光年間,私鹽已經佔到全國用鹽量一半的份額了,官鹽對私鹽活動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

古代百姓都買不起食鹽,那他們燒菜用什麼來代替食鹽

圖為晚清鹽商盧氏住宅,盧氏曾是商界鉅富,他的住宅稱為鹽商第一樓。

當然老百姓還有更省錢又能吃到鹹的一種方法,那就是醃菜。醃菜使用的是劣質鹽,就是雜質很多的粗鹽,價格是比較低,如果從私鹽販購買,都基本都買得起,古代的醃菜也多以酸菜為主,醃菜過程中並不需要多少鹽,在條件艱苦的時期,醃菜也就成為鹽的代替品,炒菜是沒有鹽的,吃時拌著鹹菜吃就有鹹味了。還有窮到叮噹響的連劣質粗鹽都買不起的,會準備幾條“鹽布”,把布放在鹽水裡煮過後儲存下來,平時把鹽布放嘴裡嚼來補充鹽分,與此相同的還有“醋布”,這是最低廉的調味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