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慢阻肺日丨面對“沉默的殺手”,患者怎樣安全過冬?

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起病隱匿、症狀不典型,一旦有顯著症狀就醫時,往往已經是中、重度時期,因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資料顯示,我國慢阻肺總患病人數約1億人,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超過27%。我國慢阻肺年死亡近100萬人,僅次於心腦血管病和癌症,已成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

11月17日是世界慢阻肺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孫永昌教授提醒,慢阻肺容易在冬季發病或反覆發作,患者要堅持長期規範化治療。

“秋冬季節是慢阻肺的高發季節,患者發病後往往會出現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胸悶、食慾減退等症狀。”孫永昌表示,若慢阻肺患者氣道炎症持續存在,經由細菌、病毒、空氣汙染、冷空氣刺激、心血管以及其他相關合並症等因素刺激,就可能導致呼吸道症狀急劇惡化,發生慢阻肺急性加重。

我國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發生頻繁,不僅易增加心血管合併症的發生風險,加速疾病進展,造成肺功能的不可逆損傷,還會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研究顯示,每次中度急性加重後患者的肺功能都難以完全恢復,甚至部分患者的肺功能在急性加重8周後仍然處於受損狀態。

“加強早篩、早診、早治對急性加重患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未來亟需著力提升我國慢阻肺患者對於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認知及自我管理水平,樹立早診早治意識,日常也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透過戒菸,減少危險因素等方式預防急性加重發生。”孫永昌表示。

北京疾控中心曾釋出提示,許多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例可透過避免吸菸或儘早戒菸來預防。如果已患有慢阻肺,並且繼續吸菸,肺將變得更糟,也是致命的。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