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講座】阿爾茨海默病要早防早治

阿爾茨海默病(AD),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多發於老年期。記憶障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核心症狀。此外,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疾病特徵。它似乎無所從來,悄無聲息間就將原本健康的老人變得失智、失能甚至性情大變。

只能延緩,無法治癒

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迄今不明,起初表現為近期記憶減退、計算能力減弱、性格和情感改變等,然後出現對人、事、物定向力障礙以及對食物的理解能力減弱,最終連穿衣、吃飯等行為也不能解決,癱瘓在床。此外,嚴重的病症常常會導致諸如吞嚥障礙、行動不便和營養不良等併發症,大大增加了死亡的風險,同時也使護理工作變得極其艱難。

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還沒有特效藥。雖然一些發現較早的初期病患透過規範治療在一定時期內可以有所好轉,但這種病在起病時特有的隱匿性,使得大多數患者都錯過了這個階段。2009年《中華老年醫學雜誌》發起的AD診治現狀調查顯示,中國AD病人從出現症狀到首次確診的平均時間在1年以上,67%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發展到中重度,已錯過最佳干預階段。這種情況至今並無根本性好轉。

一人得病,拖累全家

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65歲以上人群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率高達3。21%。另有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有1000多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以每位病患需要1-2人照顧計算,直接影響3000萬人口的生活質量。

照護能力不足、照護資源匱乏、治療服務單一,是病患家庭面臨的三大困境。

據統計,對輕度、中度、重度狀態的病患,非專業照顧者每天分別需要花費5。34小時、8。15小時、18。44小時的時間照顧,這無疑是對正常人生理和心理承受力的考驗。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事實與資料》報告指出,35%的照料者報告因照料工作而導致健康情況變差,更有約30%-40%的家庭照料者伴有抑鬱症狀,44%的家庭照料者感到焦慮。

此外還有沉重的經濟負擔。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賈建平教授及其團隊研究認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平均每人每年要花費13萬元,其中超過67%是交通住宿費、家庭日常護理費等非直接醫療費用。

提前預防,規範治療

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口服藥和貼劑兩類,主要作用都是改善狀況,延緩病情。口服藥是目前的主流,但用藥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干擾因素,使口服藥物常常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比如AD患者常伴有慢性病症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有些患者還伴有焦慮、抑鬱、行為紊亂等症狀,需要長期合併用藥,藥物之間會存在相互作用。老年患者認知能力低下,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極易導致漏服、誤服。再加上患者服藥依從性差,有些還存在吞嚥障礙,這些都會影響到藥效,甚至導致不良反應。

貼劑類藥物可能將是服藥困難和效果較差的AD患者新希望。貼在面板上的貼片可使藥物透過面板直接進入血液,不透過胃腸道,避免了首過效應。經皮每天一次或者多日一次給藥,可以直觀地看到貼劑的持續療效,簡化用藥管理,提高依從性,幫助患者獲得更顯著、更持久的臨床效果。它可以明顯改善AD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總體功能,與口服膠囊劑療效相當。臨床經驗也證實,它的耐受性、安全性、依從性、操作簡便性也明顯優於口服類藥物。

對於這種目前還存在許多認知盲區的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原則已成為共識。大量研究證實,疾病的引發因素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與其得了病再去治療,不如提前預防來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