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肩周炎,從這四個穴位著手,能迅速地緩解肩部疼痛

患了肩周炎,從這四個穴位著手,能迅速地緩解肩部疼痛

肩周炎又稱“五十肩”,這是古代中醫為此病的命名,意思是人到了50歲,多會得此病。這是因為人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會開始由壯年朝向老年邁進,此時,腎臟虛弱,陽氣不足,從而筋骨失養,於是多會發生經絡不通的問題。俗話說:“痛則不通,不通則痛。”顯然,肩周炎的起因還是氣血供應不足的問題。但到了現代,人們生活習慣越來越不好,從而經絡過早堵塞,自然發病的年齡越來越低,幾乎成了必然。

前幾天,我還遇到一位年輕的女性患者,她一大早就來看肩周炎,說:“我平時雖然肩部累、疼,但能堅持著上班、生活,可從昨天開始,手臂根本就抬不起來了,現在連頭髮都沒辦自己梳。”看著病人痛苦的樣子,我知道她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想要讓她迅速地減輕疼痛,那我只有多穴連用,為病人充分調理氣血了。於是,我用針灸來給她針足三里穴、條口穴、解溪穴、陷谷穴。針的時候以補為主,很快病人就感覺到了,說:“真的好多了,感覺不是刺痛的感受,能稍微動一下。”這就對了,針灸的好處在於見效快,不過不建議個人隨便使用。病人針完之後問:“是不是明天還要來?這樣要針多久啊?我請假挺麻煩的。”我反問她:“剛才針的4個穴位你都記住了嗎?”她表示記住了。我說:“回去之後每天對這4個穴位進行按摩,如果能艾灸則更好,每個穴位灸10分鐘左右就行。如果你覺得沒效果,就再來回診。如果好了,就沒必要來了。”那之後,病人再也沒有來過,我堅信她已經完全擺脫肩周炎的痛苦了。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很有必要認識這4個穴位的功能。足三里穴自不必說,民間都對它的功效交口稱讚,說:“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這是說足三里穴具有大補功效的意思。肩周炎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氣血不足、經絡不暢。能有這樣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的穴位,當然對肩周炎是再好不過的了。自己平時可多按足三里。穴位很好找,正坐,屈膝,從外膝眼向下3寸,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的地方,朝脛骨旁邊橫1指就是了。多按,多艾灸,就可以有效地調解機體氣血、疏風化溼。

而條口穴呢,它又名“肩凝穴”,可見與肩周炎的親密關係了。穴位在足三里向下,過當犢鼻8寸,與脛骨之間橫隔1指寬的地方就是。按這個穴位時,可將食指彎曲,用指關節按住穴位,然後伸曲腳部,採取一上一下的方法就行。這時,會感覺腿部有痛脹感,甚至是麻麻的,這就說明氣血已經被堵塞得嚴重,只有極力地按通了,氣血才會重新通暢起來。遇到嚴重的痠麻時,可用艾灸的方法,灸10分鐘左右即可。

解溪穴就在腳背的踝關節橫紋中間,那裡有個下陷的凹點。簡單的取穴方法一般可採用正坐的方式,將腳平放,然後用拇指頂住腳背踝關節的下陷點,那裡便是解溪穴了。按摩方法以按揉甚至是掐的方法為主,不過指甲一定要剪好,以免傷了面板。這個穴位是足陽明胃經之穴,其舒筋活絡的功效極強,能有效地為身體輸送氣血。

最後一個穴位是陷谷穴,它也是胃經的重要穴位之一,位於腳背上,可在第2趾與第3趾結合的前方下陷點尋找。它不但能輸送胃經氣血,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充足的陽氣,這樣能使人經絡通暢、身體溫熱,有效地促進身體經絡的迴圈。

這4個穴位聯合治療肩周炎可稱為一服“大藥”,雖然用的時間有些長,但是效果很好。這種方法一般適合特別嚴重的肩周炎患者,能迅速地緩解肩部疼痛帶來的生活不便。平時哪怕肩部能忍受,不妨也多按一按,既能強身健體,又能使人免受疾病折磨,豈不是利己之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