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為啥不怎麼悼念原配談《傷內》其實就是內傷!

有人認為唐伯虎和首任妻子徐氏感情並不是特別好,因為,只留下一首悼念妻子的詩。《悼亡詩》(又叫《傷內》),請注意“傷內”調過來就是“內傷”:

悽悽白露零,百卉謝芬芳。

槿花易衰謝,桂枝就銷亡。

迷途無往駕,款款何從將?

曉月麗塵梁,白日照春陽。

撫景念疇昔,肝裂魂飄揚。

徐氏是老秀才徐廷瑞的次女,唐廣德為了讓唐伯虎收心考取功名,便為他選了這門親事。二人婚後可以說是相敬如賓、舉岸齊眉。

唐伯虎為啥不怎麼悼念原配談《傷內》其實就是內傷!

1。為什麼要娶徐氏

唐伯虎的父親唐廣德一門心思要改換門庭,要把被人看不起的商人出身改為官員出身。那時的明朝,商人因為沒有戶口還不能科舉。但問題是,唐伯虎參加科考了。原因只能是:唐伯虎家原本是有戶籍的,即民戶,儘管做了商人但戶籍沒有變化。

好在伯虎年幼之時便展現了極高的天分。唐廣德請大畫家沈周教他作畫,唐廣德又盡其全力使唐伯虎進入了最好的私塾。

唐伯虎也特別爭氣,16歲就考了個秀才第一,大名廣播,人人為之讚歎。然而,也許是小時候“鼓刀滌血”、“纏雞握雉”養成了他乖張放誕的性格吧。他家開酒館,從小幫家裡幹活兒,很正常嘛。雖然,唐廣德在唐伯虎年齡稍大後便肯定不讓他插手了,因為,這樣做對“儒家”形象不利嘛。

但唐伯虎從來沒有看不起過這些,而且,他對“儒家”的思想束縛似乎從來都認。他從小就和張靈等一干人等遊手好閒、醉酒街邊。特別是後來那個比他大十歲的祝枝山也加入了進來,唐伯虎等人更加放浪起來。

唐伯虎16歲考秀才第一後便開始和祝枝山等人浪跡市井。

為了將理想變為現實,唐廣德為了讓唐伯虎收心,便在他19歲的時候娶了徐秀才的女兒,希望用賢兒媳徐氏的溫柔徹底改變兒子的行為做派。然而,事與願違,唐伯虎僅僅是收斂了半年多,便依然固我。整天窯子繼續玩兒。

唐伯虎為啥不怎麼悼念原配談《傷內》其實就是內傷!

2。甭說徐氏之死,就是爹媽、媳婦兒子、妹妹五個人都死了,也沒能改變唐伯虎

等待了幾年之後,唐廣德做了最後一搏——死亡。似乎冥冥中,父親的死就是為了喚醒最後一條束縛在人類身上的靈符——孝。大凡父親對待兒子的感情如山一般深沉、厚重,更遑論封建社會的父親,嚴父慈母是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精準總結。父親這座大山倒了,希望讓唐伯虎這隻貪戀地上食物的雄鷹能夠展翅高飛,飛入那凌霄寶殿。

然而,代價太大了。唐廣德一死,唐伯虎的母親也跟著走了。一陣慌忙之後,伯虎的妻子和兒子相繼病故,緊隨其後被他加到外地的小妹也自殺了。

他依然故我,繼續整天窯子繼續玩兒。

我對唐伯虎比較喜歡,我覺得他是一邊兒玩兒,一邊淚流滿面。

其實,唐伯虎去青樓,一方面是玩兒,一方面也是為了賺錢。

唐伯虎為啥不怎麼悼念原配談《傷內》其實就是內傷!

3。唐伯虎和第一任妻子的關係如何

唐伯虎和第一任妻子的關係好還是不好?那肯定不好呀,要不然怎麼只留下了一首詩?我不禁想,至於為何只有一首詩留存,我們為什麼不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呢?也許正因為太好了,他才不想觸及這一傷感地段?

這個道理,有過極為悲痛經歷的朋友恐怕能夠理解。

在一年之內,唐伯虎父亡、母亡、妻亡、子亡、妹亡,在這五親俱亡中,唐伯虎富有極大的責任。他和親弟弟唐申間後來關係不好,其實也是因為唐伯虎沒有過多地做好“哥哥”這個角色。

他對得起後人,唯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

有時候能夠書寫出來的感情,反倒未必是最強烈的感情。噘著嘴、流著淚、滿心血的情況下,文字是不能代表的。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唐伯虎和第一任妻子的關係並沒有隨著妻子的亡故而消散。1519年1月8日(農曆1518年12月初8),他的首任老婆徐氏家裡的一個噩耗——岳母吳儒人病逝了。聽到這一訊息,21年的喪妻之痛再次湧現,為此,他寫了《徐氏岳母吳儒人墓誌銘》。

唐伯虎為啥不怎麼悼念原配談《傷內》其實就是內傷!

唐伯虎最討厭的皇帝明武宗,因為唐寅和武宗是一類人

因為唐伯虎在明朝實在不是什麼大人物,儘管我們後世覺得他很牛,但在當時他確實是一位小人物。他死的時候,並不富裕。

以他的地位,沒有人會給他寫“實錄”,我們無法確知他每天都做了什麼。但以常理推斷,唐伯虎與徐家聯絡還是有的。有什麼大事小情,作為姑爺也肯定是要出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