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且慢!這4大走路誤區越走越傷身

走路,這件邁開腿就能做的簡單事,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最好的運動”。

研究表明,每走一步,就可以推動人體50%的血液流動起來;擠壓人體50%的血管運動起來;鍛鍊人體50%的肌肉活躍起來……

也正因為它的方便、好處多,很多人都有晨起、飯後走路鍛鍊的習慣,甚至有的人每天會走兩三萬步,那麼問題來了,走路越多,鍛鍊效果是否也會更好呢?

走路走太多,小心膝蓋受不住

很多人對於支付寶、微信等運動排行榜很是痴迷,總追求登頂,每天瘋狂暴走,多達兩萬,甚至三四萬步。但事實上,盲目追求步數可能會導致軟骨磨損,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因此,走路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要盲目崇拜數字。

其實,中老年人每天走5000-6000步就可以了,如果按每秒大概2步的頻率算,6000步就是快走40分鐘。

當然了,更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當增減步數,持續30分鐘的運動時間,才能實現有氧運動的效果,但要記得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這些走路誤區,也請速速避開

01

飯後立刻走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於是不少人一吃完飯就急著去走路,這個習慣是不可取的。進食後馬上散步,會給胃增加負擔,沒有充足消化時間,且影響營養的吸收。

正確的散步時間是飯後半小時,慢跑儘量在飯後一小時,如果要進行打球等劇烈運動時,應在飯後兩小時。

02

盲目追求速度

有人怕走路效果不大,喜歡大步向前或是持續走得飛快。其實走路速度應該根據自身素質相配合,適當放緩速度更好。

中老年人或者本身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應以中低強度為主。

最低有效強度為微出汗、有點喘,但不影響說話。中等強度是內衣有些溼的出汗、喘氣,說話連貫性受影響。大強度是大汗淋漓、不想講話。

03

走路前不熱身

在健步走之前,做好充分的熱身動作能幫助升高肌肉、關節溫度,喚醒運動神經、運動記憶。

健步走最常用的熱身動作是擺腿和股四頭肌的拉伸,能幫助增加人體的肌肉、韌帶、關節的協調性和穩定性,減少膝關節的損傷。

①擺腿要注意穩定核心肌群和骨盆,前後擺腿、左右擺腿,每一側各15-20次。

②股四頭肌的拉伸,每側3-5次即可。

教你三招,走出健康長壽步

膝關節也有“保質期”,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會退化、肌肉會萎縮,如果能堅持正確走姿,還能保護膝關節,延長膝關節的使用壽命。

01

正確的走路姿勢

大家在走路時,應該是挺胸抬頭收腹、下巴向內微收,雙肩自然向外展開;腳尖向前,不外八內八;腳跟先落地,擺腿要稍用力。

腳跟先著地,能最大程度地啟用股四頭肌,即大腿前的肌肉,能夠輔助保護膝關節;擺腿稍用力,可以讓後腿的小肌肉來帶動向前走,有效發揮肌肉對膝關節的保護作用。

這套動作對中老年人很管用,不少中老年人透過調整走姿,讓膝關節疼痛得到了改善。

小貼士:走路一定要選雙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因為健走時腳底所受到的衝擊是全身體重的1。2-1。5倍。

02

甩開胳膊大步走

正確的走姿並不是僵硬的“下半身運動”,肩膀、胯部也要配合擺動,適當加大走路步伐,加快走路步速。

不僅能控制重心變化,使步行的協調性更好,還能促進全身活動,更好的調節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

03

閒暇時刻踮踮腳

踮腳也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您可能想不到,它也是一種古老的養生方法。腦血管專家提到:反覆踮腳可以調動腳部肌肉、骨骼的力量,矯正頸椎的生理弧度;持續踮腳一分鐘再放下還能促進血液迴圈、放鬆全身。

走的差不多了,不妨用一分鐘踮腳來放鬆休息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