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的劉大叔,左側腎臟"跑丟"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你的腎“丟”了

聽醫生這麼說你怕不?

年近七旬的劉大叔

左側腎臟“跑丟”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受訪專家

楊鐵軍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李 潛超聲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罕見腎臟,不僅“跑丟”還長腫瘤

年近七旬的劉大叔家住在山區,操勞半生很少走出大山,更沒去過大醫院。3個月前,他因身體異樣到新鄉就診,子女想著難得來一趟醫院,乾脆做個體檢吧。這一查不要緊,CT提示“左腎腎區未見腎臟結構”。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左腎該呆的地方,沒有看見腎臟。

那腎臟去哪裡?

這時,劉大叔才想起來,原來半年前自己用手能摸到的肚子裡的大疙瘩,竟然是這顆“跑偏”了的腎。

這可怎麼辦?在家人的陪伴下,劉大叔來到河南省腫瘤醫院,找到了泌尿外科副主任楊鐵軍。

“像劉大叔這樣的‘遊走腎’,也叫‘異位腎’,是很罕見的病例。”楊鐵軍介紹,異位合併惡性腫瘤,與周圍臟器及血管錯綜複雜,還有癌栓,每一個不利因素無疑都給手術順利開展增加風險,但根治性切除手術是治療的首選方式。

“術前輔助治療對癌栓有效率不大,一旦失敗,患者可能徹底喪失手術機會,這個未知的風險更大,所以我們必須鋌而走險完成手術。”楊鐵軍表示。

困難重重,手術切除是唯一選擇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劉大叔被推上手術檯。

由於異位,左側腎臟不僅與下腔靜脈關係密切,與腸道血管如“擰麻花”一樣纏繞在一起。而且腫瘤很大,直徑達8釐米,把盆腔幾乎佔滿。如何在不損傷腸道的前提下,抽絲剝繭,順利分離血管、切除左側腎臟,是手術第一大難點。

不僅如此,由於腫瘤細胞不斷繁殖生長,已經順著血管長到了下腔靜脈裡,形成了長長的“吃掉了”血管壁的癌栓。它就像是一個“‘炸彈”,隨時有可能脫落,造成血管梗阻,出現中風、心梗等症狀;如果不把受侵犯的血管一起切除,殘留的癌細胞極有可能順著血道進行遠處轉移,如何動作輕柔地、完整地摘除癌栓,是手術第二大難點。

經過4個小時精細操作,順利避開左腎周圍豐富的血管供給,腸道及周圍臟器保護良好,完整切除左側遊走腎臟及下腔靜脈的癌栓。術後第七天,劉大叔已康復出院。

防患於未然,定期體檢很關鍵

腎臟是個任勞任怨的“垃圾處理廠”,主要作用就是把血液中多餘的廢棄“垃圾”過濾,再以小便形式排出體外。

楊鐵軍介紹,正常的腎,位於第一、第二腰椎橫突,大概就是雙手叉腰,手扶著的後腰內側。

年近七旬的劉大叔,左側腎臟"跑丟"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後側有肋骨、脊椎骨、腰肌的保護,前側有腸道和腹肌的保護,正常人的腎臟巧妙地得到了妥當的保護。在外科中,更常見的遊走腎,是因為失去了先天的保護,而因外傷導致的腎臟破裂。

腎臟踏實肯幹、任勞任怨,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所以,早期腎癌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

腎癌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腎癌家族史;

●罹患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結節性硬化、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特別是長期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

●工作中經常接觸放射性物質、化學有毒物質或工作環境汙染嚴重的人群;

●肥胖;

●長期酗酒、吸菸、熬夜。

李潛表示:高危人群每年要做一次雙腎的B超檢查,對於處於40至70歲這樣高發腎癌年齡的人群來說,更應該注意進行彩超體檢,這是發現早期腎癌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

超聲不僅可以發現腎臟的佔位性病變,還可以對性質做出初步診斷,如果有問題,可以做超聲造影檢查,或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活檢明確診斷;也可以透過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進一步明確。(王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