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父母眼健康,這個疾病得了解

“很多人認為

白內障要等成熟了才能做手術,其實這個觀念是不對的。

白內障手術

宜早不宜遲,

拖延治療可能會導致永久失明……”13日下午,一場以

“自然視覺 如‘瞳’新生”

的白內障主題科普宣講活動在橫店文榮醫院太學眼科中心舉行。20餘名中老年人聚在一處,透過觀看影片、聽科普宣講、現場互動等形式,瞭解白內障的症狀與危害。

什麼是白內障?

給“眼睛牌”照相機換個鏡頭

為什麼絕大部分老年人都會得白內障?據橫店文榮醫院太學眼科中心主任馬嚮明介紹,白內障是眼睛的一種老化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人都有患白內障的可能。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機,晶狀體就是鏡頭,出現“白內障”就相當於鏡頭糊了,需要更換新鏡頭。

關注父母眼健康,這個疾病得了解

▲醫務人員正在為患者做眼部檢查

科學來說,白內障是因為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分先天性和後天性。

先天性白內障

多在出生前後即已存在,多為靜止型,可伴有遺傳性疾病。

後天性白內障

則由多種因素導致,其中以老年性白內障最常見,多見於40歲以上,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多。

實施手術治療是目前更換“鏡頭”,即科學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方法。

早先,白內障手術考驗醫生的“刀工”,而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生有了智慧儀器的輔助,只需要很小的切口就能完成“換鏡”,既提高白內障手術的安全性和精準性,又能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白內障年輕化

三大人群要當心

“近些年門診裡,越來越多中青年因為視力下降來就診。”馬嚮明說,有的患者是因為高度近視加老花,只能隨身攜帶多副眼鏡;有的患者原本慶幸自己老花好轉,後來才意識到得了早期白內障。

47歲的方先生

就是受害者之一。他從事房地產工作,每天都要在電腦、手機上處理大量的事務。近些年,他的右眼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於是他找到了馬嚮明主任,一檢查才發現右眼裸眼視力只有1米指數,

已經達到白內障的標準。

馬嚮明分析,

白內障主要和年齡相關,隨著年齡增長,晶體也變得渾濁。

自身有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或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眼睛存在慢性炎症、長期用藥,比如激素;高度近視、做過視網膜眼底手術的患者,也要警惕白內障提早發病。

據瞭解,方先生的右眼確實患有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徵,經常反覆發炎、發紅,這才最終繼發成了白內障。

關注父母眼健康,這個疾病得了解

▲馬嚮明向患者科普白內障疾病防治知識

馬嚮明提醒說,

白內障、老花等眼病的發生時間沒有固定的階段,

如果感到視力模糊,已經造成工作、日常生活上的困擾,經眼科醫師檢查確定與白內障有關聯時,就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千萬不要再有“等白內障熟了再手術”的不當觀念,因為白內障嚴重時,不但術前度數測量困難,而且較易引起併發症,還會增加手術難度與風險。

記者 胡媛 通訊員 馬潔如

本文編輯:楊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