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多種疾病,初秋養生需掌握這四個原則

遠離多種疾病,初秋養生需掌握這四個原則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暑去涼來、秋天將至。

此時,氣候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

但伏天還沒過去,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難消”,此時人體內積蓄的夏季溼熱還未完全散去,容易導致氣陰兩虛。

另外,立秋後早晚寒氣漸盛,體質虛弱的人容易寒氣侵體,也易引發多種疾病。

初秋養生四原則

別再晚睡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此時養生,應以養收為原則。

與夏季“夜臥早起”不同,立秋過後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早臥可順應陽氣進行收斂,早起則使肺氣得以舒展,一斂一舒更有利於人體平衡。

不忙貼膘

立秋雖佔了一個“秋”字,但天氣並未完全轉涼,高溫纏綿,人也極易倦怠、乏力、納呆,此時並非貼秋膘的好時機。

因為,太多的高蛋白食物並不容易消化,反增脾胃負擔。

拒絕受涼

立秋時節,人體陽氣仍處於頂峰狀態,血管處於擴張狀態,腠理開洩,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

而立秋之後,溫差大,中午熱,早晚涼。加之季節變換人體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著涼,就容易患感冒。

因此,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以免身體受涼,傷風感冒。

勿忘除溼

立秋後天氣仍熱,雨水多發,人體也仍然會受到溼氣困擾。

此時如果不注意祛除夏天殘留之溼,致使脾傷於溼,人就可能出現飲食不化、噁心嘔吐、腹痛便溏、體弱倦怠等一系列消化系統症狀,甚至可能為咳喘病症種下病根。

因此,立秋後貪涼須有節制,切忌猛吹空調、過吃冷飲。

同時要謹防“秋瓜壞肚”,儘量少食瓜類蔬果,以避免胃腸道疾病。

平時可多灸大椎,關元,神闕,足三里等穴位,不但有助於調理脾胃祛除溼邪,也有利於陽氣提升,減少秋燥的症狀。

遠離多種疾病,初秋養生需掌握這四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