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氣管異物,學會“頂你個肺”

由疾病預防控制處主辦的“守護健康 醫者先行”科普作品徵集活動落幕,本次活動對促進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健康宣教,提高醫務人員健康教育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透過作品展示,引導公眾樹立科學正確的健康觀念,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有近五萬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其中因氣管異物導致的就佔到三千人。氣管異物的發生十分突然,持續時間短暫,後果十分嚴重。

為了避免這類悲劇的發生,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氣管異物、氣管異物發生的原因以及相關的急救方法。希望家長們透過學習與演練,在突發情況下能夠避免悲劇的發生。

氣管異物產生的原因

我們的食道和呼吸道相鄰,食物(物體)在吞嚥過程中透過神經調節能夠避免其誤入呼吸道。當食物誤入到了氣管或支氣管裡面,就會造成嗆咳、呼吸困難,嚴重的會危及生命。嬰幼兒因其生理發育不健全,更容易發生氣管異物。

1

三歲以下的兒童咀嚼能力弱。一些比較堅硬的食物如花生等會難以咀嚼碎,在吃此類食物時,因驚嚇、哭鬧、大笑等,都有可能會把沒有咀嚼碎的食物吸入氣管。

2

嬰幼兒在口欲期喜歡亂咬東西。比如一些小玩具,橡皮、彈珠等,如果咬在嘴裡一時沒注意,也可能會吸入氣管。

3

呼吸道炎症。炎症可能會出現幹痂,瘀血塊,也容易脫落進入氣管,引起氣管異物。

如果發生了氣管異物,急救十分重要。如果搶救不及時,就會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可能會引起呼吸衰竭的現象,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氣管異物的急救方式

1

海姆立克急救法

對於成人或大孩子,搶救人員應從背後用雙臂環抱患者的腰部,一隻手握成拳頭,另一隻手包住拳頭,在胸骨劍突下至肚臍之間的位置,連續、快速、用力向患者後上方擠壓,直到異物吐出。

對於嬰兒,可以將患兒的身體扶於救護員的前臂上,大人用虎口抓住寶寶的顴骨,手臂對著寶寶的胸腹部呈一直線,寶寶的雙腳分開夾在成人的手臂間,寶寶面部向下。用另一手掌掌根在患兒背部兩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如果異物仍未排出,用另外一隻手包住嬰兒的後腦勺,手臂夾住寶寶的背部。緩緩把寶寶轉身,寶寶臉部朝上。接著分開寶寶的雙腳夾在成人的手臂間,搶救者以中指和食指,放在患兒雙乳頭連線中點下方,每秒1次按壓5次。再將患兒翻轉至俯臥,重複上述過程,直至異物排出。

2

腹部按壓法

對於1歲以上孩子,可以採用腹部按壓法。把孩子翻過來,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搶救者跪下或立於其足側,或取跪坐位,搶救者雙手五指併攏疊放,掌根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重複進行,直至異物排出。

發生氣管異物不要慌張,牢記急救手法,只有及時搶救才會降低死亡率。如果孩子出現氣管異物且出現意識喪失,呼吸停止,應當採取心肺復甦,及時到醫院搶救治療。

文 | 彭愛麗,黃偲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