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假於物,後勝於藍

善假於物,後勝於藍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橋段:為元妃省親修的大觀園中的亭子提名,有人提議以《醉翁亭記》為引取名“翼然”,有人附和賈政提名為“瀉玉”,賈寶玉覺得“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默許,有一方花木印水的之意境,頗為合理。眾人都在學習前人詞話意境的前提下說出更契合當下的看法,《勸學》中有言:“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高手往往都會都會借勢來達到更高的理想願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且取之於藍後勝於藍。

東風助火破梟曹

當年赤壁之戰,曹軍來勢洶洶欲要一舉拿下江中一帶,眼看大軍逼近吳蜀聯軍卻絲毫不慌,周瑜言:欲破曹軍,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隨後不久東風起,狂風大作助火勢給曹軍上了一節重要的地理課,並非冬天就不可以起東風。如若判斷錯誤沒有起東風自然也就不會有如此以少勝多的戰場佳話,但就算起東風不好好把握放任坐喝西北風,也自然辱沒了周瑜作為主帥有豪氣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一位有才德的將領必然是藉助於各方可以爭取的力量,以求在戰爭中憑藉頭腦追尋那哪怕一絲獲勝的機會。取之東風,用之也是東風,效果遠勝過東風,君子善於藉助外物也因此於後天異於常人。杜牧在《赤壁》中寫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藉此惋惜自己沒有可以憑藉的外物來施展抱負。

波動與粒子乃是同源

假借外物最終成為一樁佳話,總結吸取他人理論經驗也能做到於時代背景下得出最正確的理論。“波粒二象性”的得出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在早些時候牛頓提出光微粒學說,並且用試驗證明了光粒子是符合運動定律的,但對於衍射和折射並未得到一個確定性的答案。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牛頓的光粒子學說的理論下不敢爭辯,直到普朗克提出普朗克常量證明了光的波動性,隨後愛因斯坦的光學效應證實了光的兩重性。最終德布羅意在這些理論和試驗的基礎了大膽提出波粒二象性。

總結概括前人已經得出的正確結論,並再次基礎上加以豐富、最佳化,從而得出最契合時代的正確理論,此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時代在變化,技術的更新迭代一天天在進行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格言在當今社會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憑藉著更新的技術在社會里紮根發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生而人人普通,但於青澀之中沉澱開放出屬於自己的藍豔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