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奇諾防線真是“二戰史上的雞肋”?請不要低估法國人的智慧

一戰以後(二戰開始前)的戰爭理論認為,防禦攻擊戰是抵禦敵集團進攻(或遊擊)戰的有效辦法(至少法國人認為)。法國總結過陣地戰中,德國馬克沁重機槍一天內殺死敵6萬人的經歷,覺得造地堡能避免軍隊大量傷亡。他們不去研究戰爭由指揮者戰略思想的變化,戰爭形式會有變化,因此,不惜重金打造馬其諾防線。結果毫無用處。

馬奇諾防線真是“二戰史上的雞肋”?請不要低估法國人的智慧

馬奇諾防線似乎還是一戰的老思維,陣地戰絞肉機打消耗。沒想到德國出了一群人才,閃電戰橫空出世。就跟海灣戰爭一樣,戰前誰能想到現代戰爭是這樣打的。四十萬軍隊敗得比四十萬頭豬都快,降維打擊看起來就是這個樣子。

中國修的長城,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德國的大西洋堡壘,沒有一個防住了進攻者的步伐,因為堡壘是死的,人是活的。漢武帝曾用行動告訴後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馬奇諾防線真是“二戰史上的雞肋”?請不要低估法國人的智慧

那麼馬奇諾是否防線真是“二戰史上的雞肋”?事實上,如果你瞭解這道防線的實際意義,你就不會低估法國人的智慧。

馬奇諾其實是有延長線的。可惜法國沒時間修,也沒國力修了。法國人口太少,工業損毀嚴重,甚至規模達不到其一戰前的水平。守防線都費勁還湊不齊人。要是沒防線,德國人只要不懼傷亡隨便哪都能一波捅穿。

馬奇諾防線真是“二戰史上的雞肋”?請不要低估法國人的智慧

最重要的是,馬奇諾防線的意義從來都不是作為正面防禦,德國人不會去硬碰硬,這一點法國人自己知道。論據就是英法聯軍主力被部署在了荷蘭和比利時,馬奇諾的意義是逼德國軍隊繞道進攻荷蘭比利時轉而在進攻法國本土使其重蹈一戰覆轍在荷蘭被拖死。

馬奇諾防線真是“二戰史上的雞肋”?請不要低估法國人的智慧

但是戰爭形態變成運動戰而不是陣地戰了,而且最讓英法聯軍沒想到的是德軍的裝甲部隊居然從最不適合裝甲部隊推進和展開的森林密佈的阿登山區突進過來了,拖死德軍的計劃落敗,部署在荷蘭比利時的英法聯軍被迫快速撤退。而包抄過來的裝甲部隊和隨著撤退的英法聯軍壓上來的德軍就把英法聯軍堵在敦刻爾克了,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馬奇諾防線真是“二戰史上的雞肋”?請不要低估法國人的智慧

至於法國敗給德國,就是戰鬥力的差距,不是說法國不修馬其諾防線就反而能贏。事實上如果沒有馬其諾防線,法國可能敗得更早。從理論上講,你修築了一條長長的防線,非常堅固,敵人就算突破該防線也會付出慘重代價,那你會不會想到敵人可能“繞道而行”?

法國的算盤也就是如此,德國不會傻到死磕馬其諾,德軍必然繞道而來,那麼最容易被德國繞道而來的地方,就是防禦重心,只要在這裡集結優勢兵力,以逸待勞,自然事半功倍。

馬奇諾防線真是“二戰史上的雞肋”?請不要低估法國人的智慧

因為如果法德爆發全面戰爭,法國擊退敵人、喝阻敵人都不算真正的勝利,把德國有生力量在戰場上全部殲滅才是永絕後患。而如果不修築馬其諾,那麼東部地區漫長的國境線都將是德軍可能進出的大門,防不勝防,也難以“關門打狗”。

馬奇諾防線真是“二戰史上的雞肋”?請不要低估法國人的智慧

所以這才是法國的真正目的,簡單概括就是用馬其諾防線把德軍的入侵方向限制在阿登一帶,然後誘敵深入,集合優勢兵力,配合英軍一舉殲之。但法國沒想到的是,英法聯軍的戰鬥力比起德軍差太多,德軍雖然“中計”繞道阿登森林入侵,但“關門打狗”沒成功,反而一家老小連同來幫忙的鄰居都被咬了個半死。

馬奇諾防線真是“二戰史上的雞肋”?請不要低估法國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