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出兵偷襲荊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給的條件孫權無法拒絕?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東吳孫權趁關羽北伐襄、樊之際,遣呂蒙、陸遜等分兵偷襲荊州。

十二月,關羽窮途被俘殺,東吳佔據了原劉備集團所屬的全部荊州州郡。

三國:東吳出兵偷襲荊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給的條件孫權無法拒絕?

這一戰對三國曆史走向的影響是巨大的,蜀漢政權的衰落由此開始,東吳實力大漲。

如果不是東吳政權後來不給力,三國時期

(偷襲荊州的第二年,曹丕稱帝,才正式進入三國時期)

應該是東吳和曹魏唱主角才是。

在孫權出兵偷襲荊州之前的數年中,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為荊州的歸屬,已經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官司。

期間,雙方雖然是文鬥和武鬥都用上了,可始終沒有最後撕破臉。

直到關羽出兵北伐,後方空虛,讓孫權抓住了機會,也下定了跟劉備翻臉的決心。

孫權出兵討伐關羽的決定,不是一時衝動,為此已經準備了好幾年。

早在魯肅去世後,接替他位置的呂蒙一上位,就叫囂要拿回荊州,並一直在為這一戰準備著。

不過,是否動手的決定,始終是要孫權來下,孫權在決定出兵前,一定會做好評估,收益和後果的評估。

三國:東吳出兵偷襲荊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給的條件孫權無法拒絕?

收益當然是顯著的,孫權拿回了荊州,幹掉了關羽,削弱了劉備集團,等等,至於後果,後來打贏了

“夷陵之戰”

的東吳也不會在意後果了。

但有一項隱形收益,或許是讓人忽視了,可對於孫權來說,卻是無比重要的,而這項收益是曹操給出來的。

早在關羽兵圍襄陽、樊城,

“水淹七軍”

“威震華夏”

時,曹魏一方一邊增派援軍,一邊就在鼓搗讓孫權出兵。

曹操及麾下的謀臣雖然能判斷出孫權跟劉備、關羽有隔閡,可並不知道孫權對於出兵荊州的動力有多大,不過,不妨礙他們給出優厚的條件。

《三國志·蔣濟傳》

中記載:

司馬(懿)宣王及濟說太祖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權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陵。羽遂見禽。

上述記載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

“許割江南以封權”

,這就是曹操為讓孫權出兵偷襲荊州開出來的條件。

三國:東吳出兵偷襲荊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給的條件孫權無法拒絕?

這個條件對孫權很重要。

在天下三分的勢力中,東吳政權最欠缺的就是大義名分,曹操

“奉天子以令不臣”

,劉備最直接,他姓

“劉”

所以,論起號召力,東吳孫氏父子是最差的,他們就是漢臣,從名分上來說,沒有任何搞割據的資格。

當初,江東這塊地盤,東漢朝廷是交給宗室大臣劉繇的

(江東屬揚州,劉繇是朝廷封的揚州牧)

,孫策依仗武力來搶,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順。

孫策搶劉繇的地盤,性質比劉備搶劉璋的地盤可惡劣多了,劉備入川,那是人家漢室宗親內戰,名義上能交代得過去。

所以,孫策這個江東人攻伐江東時,江東士族就看不上他,他只能帶著張昭、周瑜、太史慈等外來人打江山,孫策後來還被本地人襲殺。

一直到孫權執掌江東,孫氏沒名分的性質就一直沒有變化。

雖然天下諸侯都這麼幹,可到了天下間只剩下三股勢力時,沒有名分就成了東吳政權的短板。

三國:東吳出兵偷襲荊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給的條件孫權無法拒絕?

孫權無時無刻都想要這個名分。

也因此,曹操在襄陽、樊城岌岌可危,自己還想著遷都避開關羽鋒芒時,為了讓孫權出兵,就給出了孫權最想要的籌碼。

“許割江南以封權”

就是曹操借用漢獻帝及朝廷的名義,正式給了孫權割據的名分。

有了這個名分,江東就名正言順是孫氏的基業了,誰也沒話說,這是朝廷許可的,孫氏父子打生打死不就是為這個?

不但是江東,曹操許可的是

“江南”

,這或許包括整個長江以南,至少孫權打下來的荊州地域,是包括在內的。

雖然孫權後來決定出兵攻伐關羽,曹操給出的這個條件不一定是孫權決定出兵的最主要因素,可這個條件讓孫權心動是肯定的。

結果是,戰前,

“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

戰後,

“曹公表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

所以,我認為,曹操“許割江南以封權”的籌碼或許在孫權決定是否出兵荊州時,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三國:東吳出兵偷襲荊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給的條件孫權無法拒絕?

司馬懿、蔣濟這樣的頂級謀臣出的招,當然是不同凡響。

關於孫權偷襲荊州,有人說孫權短視,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就我個人的看法,孫權也是想爭一爭天下的,當然會為此無所不用其極。

實際上,根據史書中的記載,孫權在拿下荊州後,是準備就勢入川的,

《三國志·周泰傳》

中記載:

後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泰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

但因為荊州出現大疫,同時,呂蒙、蔣欽、孫皎(孫權堂弟)病死。

特別是呂蒙的死,對東吳軍隊的影響是巨大的,讓孫權只能放棄繼續進軍的決定。

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發生,赤壁之戰後,周瑜已經說服了孫權讓其率部入川,結果,回去的路上就病死了。偷襲荊州後,呂蒙又病死。

或許是天意讓東吳不能唱主角,東吳兩次想進軍川中,都是因為主將病死而放棄,否則,三國曆史程序還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

三國:東吳出兵偷襲荊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給的條件孫權無法拒絕?

當然,即使呂蒙不病死,孫權堅持繼續進軍,能不能打贏憤怒中的劉備和張飛

(東吳軍隊入川,最先碰上的劉部主力,應該是張飛部)

,也是未知數。

從東吳軍隊在合肥、在江夏,總是攻不破城池的戰力看,即使劉備集團不出來野戰,只是死守,東吳大敗而回的可能性也很大。

大爭之世,名分很重要,但有一支什麼仗都能打贏的軍隊更重要。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