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李白脫靴的高力士 為何卻被稱為賢臣

提起高力士,可能大家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會覺得這一定是個奸臣,還是個太監,畢竟古代宦官的名聲通常都不是太好。

為李白脫靴的高力士 為何卻被稱為賢臣

高力士形象的郵票

例如:三國時期把持後宮、犯上作亂的十常侍,明朝權傾朝野、濫殺無辜的魏忠賢,在“土木之變”中,胡亂指揮差點導致明朝滅亡的的王振。皆是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惑亂朝綱,中飽私囊的奸臣形象。

而高力士最有名的故事則是給李白脫靴。李白是何許人?名滿天下、流芳千古的大詩人。李白都看不起的人,那也肯定也得歸到奸臣那一片去了。

為李白脫靴的高力士 為何卻被稱為賢臣

高力士給李白脫靴

其實,高力士的確掌握了一定的權力,但他非常忠心於唐玄宗李隆基,倒是沒有為了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禍亂朝綱。當然,因為受到皇帝的恩寵,成為皇帝身旁的大紅人,是收了不少近臣外戚的好處。至於李白為何要這樣對待了高力士,那不過因為李白性格太過於狂傲,看不慣高力士侍奉主子的卑躬屈膝,以此換來高官厚祿的樣子。而高力士也的確因此對李白有了怨恨,一有機會就在楊貴妃和唐玄宗的面前說李白的壞話,給李白下了絆子。這也導致了詩仙李白一生的仕途不暢,難以展示自身的理想。

但就歷史記載來看,高力士還的確算得上一個,怎麼形容呢,算得上一個忠心耿耿,且有所作為的臣子。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年幼就展現了聰慧機敏的性格。但因為受到一樁謀反案的牽連,被閹割成為太監。進入皇宮後,也是因為天生機敏受到武則天的喜愛。不過有時候太過於機敏,而志得意滿,反而容易生禍。身在君王側,就得安分守己。高力士就曾因為言行不當被趕出過皇宮。所以當高力士再入皇宮時,就變得沉穩謹慎了。

在唐中宗時期,高力士就侍奉當時還不是皇帝的李隆基,甚得李隆基的信任。後來還參與了“唐隆之變”,協助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平定了“韋后之亂”。

至此,唐朝度過了數十年的平穩日子。這段時間,隨著唐玄宗的年紀越來越大,早年的志向也丟到一旁,常常不上朝,日常小事就讓高力士代為處理。高力士漸漸掌握的朝中大權,藉此也撈到了不少的好處,但他還是表現得和之前一樣,恭敬謹慎地侍奉唐玄宗。當時唐玄宗特別寵信的大太監有兩個,一個高力士,一個袁思藝。高力士日常與人交往恭敬謹慎,而袁思藝則表現得狂妄自負。

直到,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反叛大軍直抵京都,李隆基不得不出走四川。只有在危難當頭的時候,才知道誰忠誰奸。雖然形勢極為不利,但高力士還是一路護從唐玄宗逃到成都。而袁思藝則投靠安祿山。安史之亂平叛過程中,統率軍兵的太子李亨在靈武自立為帝,迫使李隆基退位為太上皇。高力士一路跟隨李隆基,直到收復兩京後,唐肅宗李亨派人到四川迎回李隆基。唐玄宗退位後,他所親近的臣子屬下也都紛紛失勢,雖然高力士護駕有功,被封為齊國公,但實際權力已經旁落到另一個宦官李輔國手上。

李隆基雖然已經退位,但畢竟在位五十多年,在民間,還是很有人望的。肅宗派的李輔國便想要設計埋伏除去李隆基。便趁唐肅宗生病時,假傳聖旨,把李隆基遷往太極宮居住,在太極宮要道附近安排了數十帶刀侍衛。李隆基行到太極宮附近,見到眾多持刀軍士,又想起安史之亂時的情景,不由得驚得跌下馬來。高力士見狀,急忙擋在李隆基前面,當面怒斥了李輔國的做法有違“君臣之道”,犯上作亂,大逆不道,令李輔國不得不惶恐地謝罪,並恭恭敬敬地將李隆基護送到太極宮裡。李隆基深感要不是有高力士護衛在旁,估計就要成為李輔國的刀下亡魂了。

李輔國知道高力士是個忠心護主,還很有影響力的人。為了防止李隆基與高力士東山再起,便設計陷害了李隆基的舊部,包括高力士、陳玄禮等人,都被流放了。高力士被流放到黔中道,直到寶應元年,大赦天下時,高力士才得以重返京都。但是,當他在途中聽說李隆基已經駕崩時,絕望地向北叩拜,痛哭失聲,吐血而亡。死後,唐代宗李豫念其忠心耿耿,有護衛先帝之功,追贈為揚州大都督,陪葬於泰陵。

為李白脫靴的高力士 為何卻被稱為賢臣

高力士的墓葬碑文書法拓片

他在權勢滔天時也盡心輔佐李隆基,在失勢的情況下,也沒有背身投敵,更是在面臨生死抉擇時還能為其挺身而出,最後也是失去一生追隨的目標吐血而亡。當然也可以說高力士對李隆基有些愚忠了。但在封建社會中,“忠孝”乃本位追求的大德。看看歷史上那些名人,有多少人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就可以知道了。他在位時確實貪了不少錢財,這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身為宦官,人生的追求就只剩錢財和權勢了。

這樣看來,在眾多胡作非為、爭議頗多的宦官中,高力士的確對得起古人對其的評價“千古賢宦第一人”。那作為現代人的你們,又是怎麼看待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