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官場不到翁。對於犯上然後被斬的言官,他的行事深的人心。

姚崇(650年-721年),原名姚元崇,後名姚元之,但因要避唐玄宗的“開元”年號之諱,因此改名為姚崇。銀青光祿大夫、嶲州都督、長沙郡公贈幽州都督、吏部尚書、文獻公姚懿第十子。650年,生於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721年於長安去世,享壽71歲,諡號文貞。

姚崇:官場不到翁。對於犯上然後被斬的言官,他的行事深的人心。

(隋唐時期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

官場不倒翁的“不倒智慧”

在武則天寵信男寵張家兄弟,武則天不上朝而張家兄弟日益膨脹。姚崇卻忽然以母親年邁為名,提出要暫時辭職並略施手段得罪張氏兄弟得以跳出處鬥爭漩渦的核心區域。

著名的神龍政變當中,姚崇也參與了政變的謀劃。到了李顯登基之後,姚崇依然身居高位,深得李顯的信任。但姚崇卻發現,權力之爭似乎依然沒有停止。所以再次使用手段,讓自己外放做官,在地方上擔任刺史。接下來幾年朝堂中樞鬥成了一鍋粥,神龍政變的核心人員只有姚崇還得以置身事外。

李旦做相王的時候,姚崇給他做了好幾年的長史,深得李旦信任。所以李旦登基後,當年給他做過長史的姚崇調直接升任中書令。可是此時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雙方,再次因為權力而開始鬥爭。因為太平公主的逼迫,姚崇主動上書,被外放擔任刺史

就這樣,大唐年間最有名也最驚心動魄的幾次政治鬥爭都被他主動躲了過去。

姚崇:官場不到翁。對於犯上然後被斬的言官,他的行事深的人心。

走馬上任與“十事要說”

李隆基獨掌大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臨潼附近,檢閱軍隊,將軍權牢牢控制在手裡。李隆基火速召姚崇前來,見到李隆基之後,他還跟唐玄宗提出了歷史上著名的“十事要說”,唐玄宗只有答應這些條件,姚崇才接受相位。這“十事”分別為:一、施政以仁義為先;二、不謀求對外擴張;三、執法從親近之人始;四、宦官不得干預政事;五、對百姓除租賦之外不得苛取;六、皇親國戚不得擔任臺省要職;七、對臣下接之以禮;八、鼓勵犯顏直諫;九、停止建造各種佛寺道觀;十、杜絕外戚干政。

因為宣佈這項任命的時候,唐玄宗正在騎馬打獵。所以這件事,在歷史上也被稱之為‘走馬任姚崇’。後世走馬上任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當中來的

在姚崇的精心輔佐下,唐朝國力蒸蒸日上,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姚崇:官場不到翁。對於犯上然後被斬的言官,他的行事深的人心。

歷經五朝,親身經歷數十年的權力鬥爭,且三朝任宰相,完美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並且完美保護自己造福了社稷,這才是真實的姚崇。

姚崇的一生,也帶給了我們一個啟示:

做人,一定要懂得順勢而為,要知進退,明得失。不管時局如何,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趨炎附勢,努力工作,這更是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