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立儲時舉棋不定,但眾臣卻一致推舉曹丕

魏國當時的世子之爭是非常激烈的,究其原因在於曹操久不立世子,而自己對兒子的喜愛也是陰晴不定。最初曹操喜歡長子曹昂,後喜歡小兒子曹衝,這兩個兒子死後,曹操又喜歡上了曹植,然而當時年齡最長的其實是曹丕,而曹丕和曹植又是一母同胞,因此,曹操很苦惱,那麼曹操為什麼最終將王位傳給曹丕了呢?

曹丕和曹植兩人各有優缺點,曹丕穩重,遇事深思熟慮。而曹植浮躁,任性衝動。但是曹操卻喜歡曹植,為什麼呢?

曹植很聰明,尤其善文。他十多歲就遍閱諸子百家,遇到問題時思路敏捷,出口成章。曹操曾經對他的文章產生懷疑,“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後銅雀臺建成,曹操讓曹植當場做賦,曹植揮筆而就,文不加點,一舉震驚了曹操。

曹操立儲時舉棋不定,但眾臣卻一致推舉曹丕

曹植

從私情上看,曹操是真心喜歡曹植,也希望曹植能夠當上世子。但是曹丕是嫡長子,而且曹丕為人低調,做事穩重,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因此,曹操只有先幫助曹植樹立威望,然後才有希望立他為世子。為了培養曹植的德行與能力,曹操親自給曹植配置了得力的大臣,其中有一位叫邢顒。

邢顒當時的德行是舉世聞名的,有“德行堂堂邢子昂”之稱,曹操的意思很明顯,他希望曹植能夠在邢顒的影響下,舉止變得穩重和得體,處事考慮外部影響,不要再肆意放蕩,輕浮虛華。然而曹植讓他失望了。

邢顒處事謹慎,超越禮儀的事情絕不去做。而曹植覺得他太古板,因此兩人產生了矛盾。曹操沒有辦法,便將邢顒調回了丞相府,任職東曹掾。而當曹操為究竟立誰為世子苦惱時,他想到了邢顒。於是曹操便問邢顒的意見,那麼曹操為什麼要問邢顒呢?

曹操立儲時舉棋不定,但眾臣卻一致推舉曹丕

曹操

邢顒的德行是曹操非常欣賞的,在曹操眼中邢顒的意見不偏不倚,是最中肯的。而邢顒又入過曹植的府邸,因此,曹操覺得邢顒應該會更瞭解曹植,所以曹操很期待邢顒對曹植的論斷。然而邢顒讓曹操失望了,邢顒沒有談論曹丕和曹植的優劣,而是用一句很符合禮儀的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太祖問顒,顒對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原殿下深重察之!’太祖識其意,後遂以為太子少傅,遷太傅。”其實這個回答曹操已經預料到了,但曹操為什麼還要問呢?這其實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立世子究竟什麼因素最關鍵。

許多人都說曹植失敗於最後的夜闖司馬門,曹操震怒,遂定曹丕為太子,這樣的論斷其實太膚淺。曹操立世子的最關鍵考慮其實是看大局勢,具體來說就是曹丕、曹植誰最受大臣們擁戴,至於兩人的個性,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曹操詢問邢顒就是一個標誌。什麼標誌?曹操在觀察大臣們的人心所向,而邢顒只是第一個,我們來看一看當時魏國都有哪些人參與了曹操的這次詢問。

曹操問毛玠究竟誰適合被立為世子,毛玠的話讓曹操很意外,“玠密諫曰:‘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後群僚會,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謂國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曹操立儲時舉棋不定,但眾臣卻一致推舉曹丕

毛玠

曹操不放棄,選擇了一個更容易選擇曹植的大臣去詢問,誰呢?崔琰。曹植是崔琰兄長的女婿,因此兩人算是親戚。曹操覺得,崔琰十有八九會支援曹植,然而崔琰讓曹操失望了。“唯琰露板答曰:‘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

從種種跡象表明,在那些正直忠心的大臣心中,曹丕是世子的不二人選。那麼其他大臣呢?尤其是那些擅出奇謀的軍事們呢?他們難道不喜歡更聰明的曹植嗎?於是曹操將目光投向了賈詡,一個對時局總有清醒認識的人。

賈詡最狡猾,他不想摻和曹操的家事,但是又不能不發表意見,於是賈詡選擇了沉默。曹操問他為什麼不說話,賈詡說了一句讓曹操瞬間大笑也一錘定音的話:“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曹操瞬間明白,原來大臣們的心思都是一樣的。

當時魏國不管是聰明的大臣還是正直的大臣,不管是喜歡曹丕的大臣還是討厭曹丕的大臣,不管是跟曹丕關係近的大臣還是跟曹丕關係遠的大臣,在立世子這件大事上,大家出奇地都堅持一條準則,那就是立長不立幼。而這就是大形勢。於是曹操順應大形勢,立曹丕為世子,魏國根基隨之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