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5)

作者:恆如初 紫色水晶球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5)

一.

大將林仁肇是南唐的國家柱石、萬里長城,人稱“林虎子”,時任南唐南都留守。他赤膽忠心,驍勇善戰,曾向李煜主動請纓,想趁趙匡胤立足未穩時出兵伐宋。

為打消李煜的顧慮,他還義無反顧地獻上一腔忠心:“我起兵之日,您就對外說我帶兵反叛了。事情成功,是您和國家的福分;倘若失敗,您殺我全家,這樣可以表明您對宋朝沒有二心……。”

這番話被趙匡胤得知,他深感此人非等閒之輩,想要拿下南唐,必先敲斷這個脊樑。

於是,他派人從林府盜出了一幅林仁肇的畫像,把它掛在了宮殿的功臣圖中。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公元973年,李煜的胞弟李從善以江南進奉使的身份覲見宋太祖。

趙匡胤暗喜,機會來了!

他要演一出“群英會蔣幹中計”的好戲。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5)

二.

趙匡胤熱情款待李從善,一再表示欣賞他的才華,並讓他留下擔任泰寧軍節度使,表面是封官,實際是扣留。

李從善脫身不得,只得派人告知李煜, 李煜也無可奈何。

一日,趙匡胤故意召見李從善,侍臣先讓他在殿外等待,自己前去彙報。

李從善抬頭一看,發現牆壁上畫的是和唐太宗的“凌煙閣”一樣的功臣圖。

他仔細觀賞,不想卻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自家將軍林仁肇竟赫然在列。

李從善問來帶路的侍臣這是怎麼回事,那侍臣故作神秘地說,“林將軍已私下與我方約定獻城,皇上已專門為他建了一座豪宅,這等貢獻自然要歸於功臣一列”云云。

李從善聽罷大驚,立即派人密報李煜。

李煜在政治上怎能是趙匡胤的對手?何況這詭計實施得了無痕跡,絲毫不讓人懷疑。

因此,一接到密報,再聯想起此前林仁肇的主動請纓,李煜越想越覺得這都是林仁肇設的圈套,當下就動了殺機,以賜酒名義將林仁肇毒殺。

趙匡胤兵不費一兵一卒,就除掉了平唐最大的障礙。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5)

三.

接下來,趙匡胤就要制定具體的作戰計劃。雖然北宋對拿下南唐有必勝的把握,但南唐擁有長江天險和頗有實力的水軍,如果硬碰硬的打,宋軍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因此一時之間,君臣也沒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但南唐氣數已盡,北宋當興,自然天會助之。

那南唐境內有個叫樊若水的讀書人,自視甚高卻屢試不第,於是就想出賣南唐以做進身之階。

他假裝在長江釣魚,坐小船用繩子偷偷把採石江面的寬度測量好,畫好圖紙,然後投奔宋朝,進獻浮橋之策。

趙匡胤大喜,真是剛要瞌睡就有人送枕頭,渡江的難題竟然這麼容易就解決了。

他火速命令建造搭造浮橋的輪船和竹排,為發兵消滅南唐做好軍事準備。

北宋開寶六年,宋使至南唐,希望李煜將南唐獻上,李煜未應允。開寶七年,宋使再次請李煜入朝助祭,李煜再次拒絕。

公元974年,趙匡胤藉口李煜沒有親自到汴京朝拜,派大將曹彬率十萬人馬進攻南唐。

因採用樊若水的計策,三天之內宋軍就在採石造好浮橋,順利渡過長江。

十萬大軍,兵臨金陵城下。

那李煜一派天真,還寄希望於“君無戲言”。因為趙匡胤曾許諾不打南唐,自己又連年進貢稱臣,謹小慎微,服侍周全。此番宋兵出師無名,於是派大臣徐鉉面見趙匡胤,要求退兵。

那徐鉉是南唐名臣,博學多才,忠貞敢言。只見他不卑不亢,據理力爭,說的趙匡胤啞口無言,禁不住惱羞成怒,脫口而出這句千古名言:

“不須多言!江南無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說白了就是一山難容二虎。你南唐把我伺候得再好,我也不能讓你在我的眼皮底下自成一家。

天下已經姓趙了,沒有姓李的什麼事兒了。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5)

四.

後世人們往往把亡國之因歸咎於某個人,就象很多人把南唐的覆滅推在李煜的身上一樣,卻忽略了歷史的潮流根本不由人掌控。

固然有的朝代覆滅是由於昏君的驕奢淫逸或殘政暴行,但南唐的亡國是註定的。

即使是雄才大略的秦皇漢武,面對著南唐的國勢,亡國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單從世間的表相看,大宋統一後,共有400個軍州,而南唐只有22個,綜合實力相差20倍。

與宋戰,無異以卵擊石。

更何況,天佑新朝。

大宋國正如初升的太陽,光芒正盛,而南唐只餘下滅亡前的微光,搖曳黯淡。

李煜很清楚自己的國力無法與大宋抗衡,他所做的一切,都以不得罪大宋為前提。所以他拒絕林仁肇的冒險和忠心,客觀上是理性和務實的。

他所做的,就是讓大宋滿意,儘可能延長國祚。

但李煜並非是個只會吟詩作賦,對酒當歌的廢物,他也是有血性的。

當妥協換不來和平的時候,他選擇抵抗到底。

其實這些年李煜也一直在暗中做著迎戰的準備,憑藉長江天險,他覺得宋國一時半會兒是攻不進來的,

他並不知道樊若水已經替大宋釜底抽薪,國亡城破只在頃刻之間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5)

五.

生命的最後時刻總是痛苦的,國家的滅亡同樣如此。

儘管他們遇到的對手是千載難逢的仁厚天子,國滅的損失被降低到最小,亡國依然是血淚交融、不堪回首的一幕。

固然,李煜的施政能力一般,但除了被饞言所惑殺了大將林仁肇和李平之外,並無大的過失。

李煜待人寬厚,性情溫和,即便偶有大臣仵逆,他也不以為意;他知人善用,把國政交給陳喬和張洎[jì]兩位忠臣,將一些得力將領調至防禦重地。

而大將林仁肇和盧絳,都願意毀家紓難,打贏了,利在國家;打敗了,我全家承擔,不會堵了你李煜的後路。

如果不是感激李煜的知遇之恩,又怎能做到這一點呢?!

他體恤百姓,輕徭薄賦,勸課農商,國民富庶。所以金陵圍城到了最苦難的時候,百姓即便是餓死,也沒有一個人出城投降。

李煜還親近佛教,當政期間大興廟宇,南唐境內共有寺廟2846座,其中金陵城內就有700多座。

就連宮中也“造佛寺十餘”,如永慕宮和淨德尼院就建在宮城之中,院裡的尼姑都是宮女出身。

李煜知道與北宋的戰爭不可避免,也曾經做了以身殉國的打算。

他與宮內的尼姑約定,宮克之日,共赴黃泉。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5)

六.

公元974年,北宋軍隊在大將曹彬的指揮下,將金陵城團團圍住。

曹彬派人幾次三番勸降李煜,李煜絲毫不為所動。

城內軍民一心,與北宋軍隊僵持了一年之久。

終因實力過於懸殊,眼看金陵將陷……。

李煜命人堆上柴火就要自焚,被左右涕泣拉下。

而當初與李煜約死的淨德尼院的尼姑八十餘人,皆從容投身火海,無一人逃命。

最終,李煜獻表出降。

趙匡胤因李煜屢次抗命不從,甚至與宋交戰,故意讓李煜著白衣紗帽“待罪明德樓下”,封李煜為

“違命侯”

,小周後為鄭國夫人

當李煜拜別家廟,坐上降車離開王宮時,教坊眾樂師眼中含淚,齊奏哀怨的《別離歌》,為故主送行。

這首《破陣子》便是當時的情景再現。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至此,南唐滅亡,大宋得19州,3軍,108縣,65萬五千戶。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5)

七.

如果李煜的一生到此結束,他在歷史上也不過是一個只留下名字的亡國之君,鮮有人會留意到他。

驕奢安逸的生活只會令他活得很表面、很膚淺,即使他的

再精美,也會因靈魂內涵的缺失而沒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作品的生命力也註定不會長久。

有人說,你徹悟的程度與你所承受的痛苦程度成正比。

人的每一段生命旅程,都有上天為他安排的使命。

李煜此生並不是做一個出色的帝王,因而也沒有賦予他在李隆基那一世擁有的治世能力。

他要做的,就是“在世間的最大失去中去感悟人生”,並訴諸筆端,開創

大辭

的先河。

唐詩的光芒隨著唐朝的衰亡而走向黯淡,新的朝代需要新的文學體裁去承載人類共有的文化與情感,需要“文以載道”的形式。

他要做的不是人中的皇帝,而是辭中之“帝”,開啟宋辭的輝煌之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