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蘇執政,秦國會走遠嗎?

歷史上,關於扶蘇的記錄,實在是太少了。在史記中歸納起來有三處。我們看這三處,能體現扶蘇的什麼資訊。

如果扶蘇執政,秦國會走遠嗎?

第一處:說扶蘇在秦始皇坑術士的時候,進行勸諫。扶蘇說,現在天下初定,不宜用重刑重法。如果這樣做恐怕會天下不安。扶蘇的這個諫言,讓秦始皇發怒了,於是讓他北上,去蒙恬軍中做監軍。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史記秦始皇本紀》

從這一處資訊上來看。體現出了扶蘇比較有慈悲心。當然也可以說,他對國家向前發展有更深刻的思考。只是可惜,秦始皇不認可。於是被貶。從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考慮,他是對的,但是他的勸諫卻讓自己被貶,說明他沒有找準時機。

第二處:說秦始皇死前,想讓扶蘇即位。但詔書還未發出,被趙高截胡,然後和李斯弄了手段,把胡亥立為太子。然後矯詔賜死扶蘇和蒙恬。在詔書到達軍營時,蒙恬覺得不對,建議扶蘇不要著急死,但是扶蘇卻說,父要子死,不得不死,於是馬上自殺了。不久後蒙恬也被逼自殺了。

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史記秦始皇本紀》

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史記李斯列傳》

從這一處資訊,我們看到,使者送來了假的詔書,扶蘇並沒有什麼懷疑,直接就自殺了。

在這裡,我們即沒有看到扶蘇有什麼大志,更沒有看到扶蘇有什麼腦子。要知道,當時在蒙恬的幫助下,扶蘇完全是可以不接受賜死的結局反了秦始皇的。但是他沒有。愚忠結果也沒有忠到點上。被壞人利用了。

當然了,話說回來,也可能和秦始皇過於強勢有關,秦始皇統一六國,功績在自己看來,空前絕後,所以人也是越來越強橫,別人不能有半點違背,在這種強勢的威嚴下,扶蘇被嚇的膽小怕事。不敢有反抗心。

如果扶蘇執政,秦國會走遠嗎?

第三處:陳勝吳廣起義時,他們用了扶蘇的名義。假裝是扶蘇和項燕進行的起義。然後起兵。

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史記陳涉世家》

從這一處資訊,我們得知,後來的陳勝起義,用了扶蘇的名義,但是我們再看史記的內容,陳勝後來很快就自己稱王了,也沒有用扶蘇的名字啥的。頂多就是陳勝在起義的最初用了一下。後來就不用了。從這個資訊我們看不出什麼關於扶蘇的性格等上面的資訊。最多就是有人根據這個猜測,扶蘇的母親應該是楚國人。

如果扶蘇執政,秦國會走遠嗎?

綜合以上的資訊,我們可以得到扶蘇的相關資訊:

1、母親可能是楚國人。

2、性格仁慈,對國家治理有一定的研究。

3、智商勉強,情商一般,逆商太差。

4、缺乏反抗之心,缺少雄才霸主的兇狠。

假如扶蘇上位了,他能讓秦國走的更遠嗎?我覺得大機率不會。估計和胡亥也差不了多少。

做為一個君王,尤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第二任君王,他面對的內憂外患是很重的。

內憂,由於秦始皇建長城,修阿房宮等大量的徵用民力,國家已經民不聊生,再加上剛剛被統一的六國舊勢力蠢蠢欲動。秦二世時期,陳勝吳廣的一聲號召,馬上全國就亂了,六國回頭就全復國了,秦朝也很快就被幹成了秦國,再接著連根被端。

外患,北有匈奴,南有南越,匈奴在那時已經崛起,並且一直有進犯長城之心。雖然一時有蒙恬守衛,可擋,但能保證抵擋多長時間?匈奴在終漢一朝,都是北方一股強勁之敵就可見一斑。

在這面對內憂外患背景下,當皇帝,光有仁慈之心是不夠的。頂多就是在當政後改善秦始皇遺留暴政。但秦二世胡亥也有仁慈之心,也曾放寬秦始皇和柯政,可那又怎樣呢?被趙高一忽悠,就啥也不知道了。

以扶蘇在史書中表現出來的性格,即使他當了皇帝,以扶蘇的智商和情商。搞不好也大機率會淪落為趙高,李斯的傀儡。最後也是和二世面對的情形一樣,全國各地起義之火飛揚。而扶蘇也沒有什麼逆商。碰到挫折,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基本上也是個二世而亡的命運!

如果扶蘇執政,秦國會走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