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遇:明朝開國文臣,輔佐朱元璋成就帝業,力阻其不要嗜殺!

陳遇是明朝知名的開國文臣,其祖先為曹縣人,後來遷徙到健康來定居,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南京。他從小就喜歡讀書,所以年紀輕輕的,便顯得是那麼的博學多才,讓自己獲得了靜誠先生的稱號。

陳遇:明朝開國文臣,輔佐朱元璋成就帝業,力阻其不要嗜殺!

在元末的背景下,他起初是為日漸腐朽的元王朝效命,跑帶溫州去當一個教授,但不久之後,可能是不適應官場黑暗的緣故,便辭官歸隱。

等到了朱元璋帶著剛剛歸附的巢湖水師,成功發動渡江戰役的時候,在秦從龍的舉薦下,引用伊、呂、諸葛為比喻,非常誠心地請求其能夠出山,來協助老朱奪得天下。

陳遇:明朝開國文臣,輔佐朱元璋成就帝業,力阻其不要嗜殺!

陳遇同意了,當他來到之後,便同朱元璋洽談了一番,老朱十分高興覺得此人很有文采,便將其留為了參謀,逐漸成了親信。

陳遇為人低調,並不貪戀高官厚祿,當朱元璋開始擔任官職的時候,他推辭不肯接受;當朱元璋當上皇帝的時候,前後三次授予其翰林學士的官職,但都被他給堅決給拒絕了。於是,老朱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賜給肩輿一乘,並派遣十個衛士去保護他的出入,以此來顯示朱元璋對他的寵幸。

陳遇:明朝開國文臣,輔佐朱元璋成就帝業,力阻其不要嗜殺!

到了洪武三年的時候,陳遇奉命到浙江廉察民情,回來後朱元璋照例給了他很多的金銀玉帛,想要藉此機會,將其任命為中書左丞,但陳遇還是推辭了。第二年的時候,想要將其任命為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大學士,陳遇也照樣推辭不肯接受;後來,西域進貢良馬,陳遇援引西漢時期的典故,朱元璋想要藉此機會將其任命為太常少卿,陳遇依舊推辭,改任命為禮部尚書,但他照舊推辭不肯接受。

陳遇:明朝開國文臣,輔佐朱元璋成就帝業,力阻其不要嗜殺!

如此三番五次地推辭,朱元璋終於妥協了,不再強迫其當官。

自從開國之後,陳遇便是朱元璋的核心幕僚之一,一直都待在老朱的身邊。朱元璋曾經詢問其保國安民的良策,陳遇思索片刻,給出的答案為主要有四點,第一、以恢復先王禮樂作為首要任務;第二、不嗜殺人;第三、減輕賦稅;第四、任用賢良。

陳遇:明朝開國文臣,輔佐朱元璋成就帝業,力阻其不要嗜殺!

通過後來的歷史程序,我們知道後期的朱元璋是一個十分嗜殺的皇帝,很多開國功臣都遭到無情的屠戮。但實際上,在前期的時候,他就已經展現出這種嗜殺的性格特點,只不過每當他準備重重地處罰朝臣的時候,陳遇都會力爭解圍,使得多半人都得到諒解,才使得老朱的前期顯得沒那麼嗜殺。

陳遇本人最終在洪武十七年去世,朱元璋將其賜葬在鐘山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