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的傳說

公元前兩千多年,我國原始社會徹底瓦解,奴隸社會完全確立的時代,也就是禪讓制度被傳子制度代替的時代。

堯舜禹的傳說

在遠古時代,我國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曾經存在過以黃帝族為主體的黃、炎、黎三族的部落聯盟。這一部落聯盟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是原始社會的末期。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在三族首領中推選。大首領有權祭天、各處視察、處罰有罪的首領、率眾攻擊敵對的部落。三族聯盟的大首領一一堯,年歲漸大的時候,要尋找繼承人,炎帝族的“四嶽”( 管理四方事務的官名)推舉舜為繼位人。舜受到了各種嚴格的考驗,協助堯工作了二十八年。堯死後,舜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部落成員表示歡迎舜的領導,有糾紛的雙方都願意找舜做仲裁人而不願意去找丹朱,歌手們也不願歌頌丹朱而願歌頌舜,於是舜最後才接替了堯的職位。後來當舜的年歲漸大的時候,部落成員推舉禹出來兼管政務;十七年後,舜死,人們都不擁戴舜的兒子商均,卻願擁戴禹為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及到禹死,情況便和過去有了不同。禹的兒子啟直接繼承禹位,並稱王號,建立了夏朝。這時候,與啟同姓的部落有扈氏不承認啟的統治者地位,起兵反對他,說他破壞了禪讓制度。啟戰敗有扈氏,罰他做畜牧奴隸。經過這場鬥爭後,禪讓制就被廢除,王位世襲制便開始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堯舜禹的傳說

這一社會歷史的巨大變革,是由於社會生產力的迅速增長而引起的。相傳古代洪水氾濫,堯命鯀治理洪水,鯀治水失敗,堯便改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理。禹在外治水八年,為公忘私,三次經過自家門口都沒有進去。後來禹治水收到了良好效果,建立起了變水患為水利的排灌系統一溝洫制度,大大有益於農業的發展,因之禹便為後世所歌頌並被誇大為戰勝洪水的神人。同時相傳禹的時代,用銅來做兵器和生產工具。根據這些傳說,可以推測禹在位時,生產力一定有了迅速的增長。

堯舜禹的傳說

根據傳說、禹曾經對苗族進行過戰爭,並且獲得了勝利。苗族被迫退回南方,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出現了剩餘。戰爭中的俘虜不再像過去那樣隨便被殺掉,而是被當做奴隸用於農業生產。生產出的大部分產品歸奴隸主所有。這樣自然加速了奴隸主與奴隸這兩個階級的對立,即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形成。無階級和有階級的社會,在各個方面是有顯著區別的。古代的傳說,給我們在這方面描繪出了一個大致的輪廓。比如說,堯、舜以前,是“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禹以後是“天下為家”的“小康”社會。前一社會中,領導人是公推的,人們共同勞動,共同分配,老、幼、鰥(guan,沒有妻子的成年男人)、寡(死掉丈夫的婦女)、孤(沒有父母的兒童)、獨(年老沒有兒女的父母)、殘廢的人由社會供養,這時沒有私有財產、沒有剝削,也沒有戰爭。後一社會內,剝削產生,王位世襲,財產私有,有了劃分土地的疆界,出現了保護私有財產的城池,戰爭也成為不可避免的事。禪讓制度被傳子制度所代替,這就標誌著我國古代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原始公社社會徹底崩潰,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奴隸社會正式形成,即由無階級的社會正式進入了有階級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