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三個終極之問:懺悔詩、傀儡歌和鐵槌擊腦都是怎麼回事?

唐明皇三個終極之問:懺悔詩、傀儡歌和鐵槌擊腦都是怎麼回事?

李隆基當上太上皇后,過得怎麼樣?最後究竟是怎麼死的?

一、懺悔詩

唐明皇(李隆基)天寶十五載(756年)因安祿山之亂,於七月間狼狽逃到成都。八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帝位,是為肅宗,改元至德。第二年,大軍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唐明皇流亡了整整15個月,最後非常不情願地當上了太上皇,於至德二載十月間啟駕返回長安。

唐明皇三個終極之問:懺悔詩、傀儡歌和鐵槌擊腦都是怎麼回事?

行至劍門,見巖壁峭絕,地勢險峻,唐明皇對侍臣高力士等說:“劍門天險若此,自古及今,敗亡相繼,豈非在德不在險耶?”他似乎是對自己晚年的昏庸失敗有了點認識。於是賦詩曰:“劍閣橫空峻,鑾輿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障五丁開。灌木縈旗轉,山雲拂馬來。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

說一國之興亡,其關鍵乃在德不在險。這算是李隆基經歷了一次“失敗大逃亡”後獲得的血淋淋的教訓,也算是他對自己前期的昏妄,有了一點醒悟。這首詩,可視為他回顧往昔的懺悔詩。

唐明皇三個終極之問:懺悔詩、傀儡歌和鐵槌擊腦都是怎麼回事?

然而,他在位四十五年、前期雖曾任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賢臣,卻未能信任不衰,往往不久或罷免,或放逐;但後期對佞臣李林甫卻無比寵信,使李能在他的耳目下擅權亂政,終於“養成天下之亂”。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推究原因其實也很清楚:

第一,李林甫善於媚事左右,迎合帝意,有他的一套保位固寵的伎倆;其次,玄宗晚年耽於逸樂,荒淫失德,有他的過錯。

但是,從開元之治逐漸走向天寶之亂,這種治亂失常的現象,在封建專制時代是常見的,這也正是主政的“人主”堅持一己獨裁的必然結果。即使“聖明”如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在立太子的問題上,也頗有失誤,聽不進臣下的諫諍,為後來武則天篡位伏下了禍苗。這正說明了任何朝代,如果把國家興亡的期望完全寄託在帝王一人的“賢明”與否之上,看來難免要落空。唐明皇晚年的懺悔詩,雖顯示他比早先要清醒了些,但當然見不及此。這大約就是史學家常說的“歷史侷限”。

唐明皇三個終極之問:懺悔詩、傀儡歌和鐵槌擊腦都是怎麼回事?

二、傀儡吟

中國古代除開國創業的君主以外,不少皇帝均處於深宮之內,長於婦褓之手。他們對天下大勢和社會世態多不甚了了,身為“人主”,卻大抵面對兩個包圍圈:一個是大小太監所造的宮禁;一個是大小臣僚所造的官牆。個性較強的君主頗欲突圍而出,但多數帝王則安於坐龍庭,為木偶,以做“太平天子”自滿為樂。

李隆基與上述君主有所不同,因為他曾面對韋后的陰謀篡國和太平公主的陰謀篡權,以自己的應變能力粉碎了陰謀,登上了帝位。

他害怕成為傀儡皇帝,對重大政事總要親自參與,親自決斷,因此在賢相姚崇、宋璟等的輔助下,一度實現了開元之治

。這時太監和臣僚的包圍圈還未能如何左右他。

唐明皇三個終極之問:懺悔詩、傀儡歌和鐵槌擊腦都是怎麼回事?

但是唐明皇是人,也有人的弱點。到了天寶年間,這位頗擔心大權旁落的君主以為天下安定,耽於逸樂,聽任李林甫結黨營私,把持朝政達十五年之久,

他自己則安坐於宮禁之內,過著奢靡荒淫的生活。為了取悅於楊貴妃,史載:“宮中供貴妃織綿刺繡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熔造又數百人……”

(見《舊唐書》卷52)。即此一端,

可以想見那時李隆基所十分關注的究竟是什麼了。

安祿山叛亂突起,玄宗避難入四川。兩京收復後,唐明皇以太上皇身份自蜀回長安。肅宗李亨已有大群擁戴者,太上皇失了權勢,被李亨的心腹太監李輔國逼迫,遷入西內。他的近侍一個個被放逐,連高力士也走掉了。他舉目無親,形如木偶,於是賦了《傀儡吟》一詩,以表達他的心聲,詩曰:“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須曳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只有到了這時候,他才發覺無論自己往年勢盛以及如今勢衰,都不過是他人手中“刻木牽絲”的木偶而已。人生倏忽,從“入夢”到夢醒人散,也只是“須臾”之間的事。

《傀儡吟》一詩收於《全唐詩》卷四。這是一位曾居於權力中心的帝王,在晚年孤寂獨處時的自唱自嘆。

唐明皇三個終極之問:懺悔詩、傀儡歌和鐵槌擊腦都是怎麼回事?

三、死亡之謎

封建專制時代,為了爭奪權力,宮廷中骨肉相殘是常事。唐明皇李隆基是在血腥鬥事中取得帝位的,他深知在權力角逐中處處潛伏著危機,隱藏著陷阱,因此對兄弟和兒子,他都採取了嚴峻的防範態度。為了防止三位皇子在背後議論朝政,他下旨予以誅殺。有人切盼他顧念父子之情,稍予寬恕,他認為“

宮殿之上只有君臣不論父子

”,因此非殺不可。對於後來他自已同意立為太子的李亨,他也老大不放心,深怕太子分享了他的權力。也正因此,李亨對於老父深懷戒懼,視宮廷為雷池,不敢稍有逾越。要不是發生了安祿山的叛亂,要不是明皇身邊已無親信大將可派,

李亨自然也不可能掌握兵權,從而也絕不敢在靈武自立為帝,而奉明皇為太上皇的

就李亨來說,安祿山倒是使他擺脫尷尬處境的“救星”

唐明皇三個終極之問:懺悔詩、傀儡歌和鐵槌擊腦都是怎麼回事?

有鑑於皇帝和太子懷有上述不正常心態,因此當李亨稱帝並確立了自己掌權權力後,他對太上皇就採取了種種制約手段,

千方百計地防備老父恢復權力

唐明皇在晚年之所以陷於孤苦淒涼境地,再無家人父子天倫之樂,原因在此

。而且關於唐明皇的去世,

有些野史專家甚至懷疑他的死亡乃是“非正常死亡”

。唐人韋絢《戎幕閒談》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時肅宗大漸,李輔國專政,意西內之復有變故也

”,所以務使明皇與肅宗先後死於同一年,“

肅宗先病而明皇之卒甚驟”,顯然顯示明皇是被李輔國所弒的

唐明皇三個終極之問:懺悔詩、傀儡歌和鐵槌擊腦都是怎麼回事?

宋代王銍也在《默記》中說:“唐玄宗為上皇,遷西內,李輔國令刺客夜攜鐵槌擊其腦,…乃死。”

為什麼由李輔國下手呢?因為肅宗寵信太監李輔國,正如明皇之寵信高力士。李輔國擅權以後,也和肅宗一樣,是很害怕這位太上皇重新掌握君權的。

上述關於明皇死亡的記載,自然不見於正史,這隻能算是一個難以解答的疑案。看來唐明皇死亡之謎,和後人傳楊貴妃未死於馬嵬坡,而是得舞女謝阿蠻、樂師馬仙期之助,轉輾逃亡至揚州,不久跟隨日本遣唐使團成品去了日本的異聞相似,都是難以究詰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