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一個坑了三代秦王,左右秦國百年的梟雄(懷王番外篇上)

公元前328年,楚威王去世,戰國時期楚國最重要的國君懷王上位了,上位伊始,魏惠王趁國喪偷襲楚國,力圖挽回魏國衰落的霸業;可他要是知道之後的結果,怕是要悔青自己的腸子。

一、控制韓魏

畢竟剛剛即位,國內不穩,懷王忍了,不過嘛,忍一時更多是為了爆發,三年後機會來了,魏惠王被秦打掉了最後一口氣,楚軍趁機北上,大敗魏軍,斬殺八萬多人,奪下了八座城,惠王被迫求和,楚國出了這口惡氣。

楚懷王:一個坑了三代秦王,左右秦國百年的梟雄(懷王番外篇上)

之後,秦齊楚配合破壞五國相王,楚國公然威脅魏國更換太子,魏國不敢得罪楚國,也不敢隨便得罪秦國,只好兩面討好,不更換太子,但也表示為楚國馬首是瞻。

韓國比魏國要弱,腰只能更彎,楚國成功在韓國扶持了親楚派,換了韓國太子。想當初三晉聯手南下侵略楚國,屢屢得手;沒想到過了不到二十年,韓魏兩國被楚國反控。

二、秦楚對抗

韓魏是戰略要地,中原的中心,誰控制韓魏都不可避免和其他大國起衝突;秦更是一直想要東進,兩國衝突開始加劇。

經歷五國伐秦事件,秦惠文王調整了戰略,視楚國為第一大敵。東面和楚國爭奪韓國,西面攻滅巴蜀,開闢伐楚的第三條通道。懷王更加不甘示弱,直接聯合齊國,迅速打下了曲沃,堵住了秦東進之路。

楚懷王:一個坑了三代秦王,左右秦國百年的梟雄(懷王番外篇上)

秦國深知此時開戰不是齊楚的對手,只能想辦法拖延時間,於是秦王叫來了張儀。

三、張儀“欺楚”

秦王這招比較過分,他決定用光張儀最後的價值。張儀親魏睦楚,在魏楚兩國都有信譽,決定讓張儀去詐盟,欺騙楚國,拆散齊楚聯盟。

張儀當然不願意,這一去,自己一生的戰略規劃就破產了,可不去也不行,秦王決定他的性命和富貴,他也沒有為理想獻身的覺悟,還是不情願的去了。

張儀到了楚國,說用商於之地換齊楚斷盟,楚懷王又不傻,怎麼可能隨便就信了,也做了兩手準備,一面派人去收地,一面假裝斷盟,見機行事。

楚懷王:一個坑了三代秦王,左右秦國百年的梟雄(懷王番外篇上)

雙方都毫無誠意的備戰,可見這個事件的扯淡,秦國結盟了韓魏,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公然廢棄盟約,秦楚正式開打。

四、丹陽藍田總決戰

說是楚國宣戰,但秦國準備顯然更充分,畢竟楚國只是防備而不是著意宣戰,秦國突襲了楚國舊都,重鎮丹陽;殺死了楚軍八萬多人。

楚懷王:一個坑了三代秦王,左右秦國百年的梟雄(懷王番外篇上)

這要是打三晉,打一場這種程度的大戰,也就算完了,可惜這是楚國,一個上有明君下有賢臣的楚國;懷王怎麼會忍受這種屈辱,直接徵發全國主力反擊,這一次楚國向全天下展示了從吳起變法到此刻積攢的成果,直接攻破了武關,打到了藍田,藍田距離秦都咸陽也就一百多里,秦國接近亡國。

楚懷王:一個坑了三代秦王,左右秦國百年的梟雄(懷王番外篇上)

此時的秦惠文王才意識到張儀的正確,以秦國目前的實力,惹楚國就是找死,巨大的壓力把這位秦王快搞瘋了,竟然妄圖靠祭神來逼退楚兵。不過有時候祭神真有點用,韓魏看秦國如此危機,決定救援秦國。

楚秦兩國主力在藍田對決,韓魏肯定不去那裡找打,選擇南下攻擊方城方向,楚國國內空虛,一時無法抵禦,被打到了鄧城。這時楚秦兩國再在藍田打下去也沒有意義了,秦國割地求和,楚國退兵回國。

楚懷王:一個坑了三代秦王,左右秦國百年的梟雄(懷王番外篇上)

懷王回國後,馬上反擊韓魏,推回原來國境,還進圍韓國南部重鎮雍氏,韓國無力抵抗,秦國背棄割地盟約,背後偷襲楚國,楚國退兵。

五、戰後收場

仗打完了,但事情沒結束,楚國這次和秦魏韓三國對戰,總體打了平手,差點打滅了秦,秦國必然要表示,此時的秦惠文王已經死亡,為自己愚蠢的和楚國開戰買單。此人一死,兩國戰後恢復關係便有了可能,當然這倒黴差事還是張儀的。

秦國在這一仗損失慘重,實際是戰敗國,戰敗自然沒什麼好說的,割地賠款該怎麼來怎麼來,新的秦王秦武王也充分繼承了老賴本質,地就是拖著不給,但如果他自己自己賴的後果,怕是要悔青自己的腸子。

無論如何,張儀都要為這次秦國慘敗負責,很快,張儀被趕出秦國,他的位置被楚人甘茂取代,之前在秦惠文王后宮的一位楚國宗室女夫人,開始活躍起來,一盤更大的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