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大運河:從元朝到現在,運糧仍以海運為主,前後綿延610年

時間不要扯得太久,地域不要拉得太遠。今天單說大運河,從元朝到現在這些年。

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運河全線貫通、當時,因運河運輸量有限,運糧仍以海運為主。自明朝永樂以後,海運停止,運糧全仰仗運河漕運。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正式宣佈停航,這條運河前後綿延610年。

其實,從永樂後,運糧全部轉人運河到1901年停航,最興盛繁榮的時期,不到500年。

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南運河開始有小汽船行駛,旋因機器損壞,停止航運。

1920年前後,臨清、德州至天津間主要有漕船、糧跨子和樓船等等。樓船專用於載客,漕船和糧跨子用於運貨、載重量少者一萬到兩萬市斤,多者四五萬市斤。每年往來的民船大約有4000餘隻。

這時期,直隸省內河航運局曾分撥汽船一艘,于于德州、天津間經營航運。當時船票價格低廉,一般貧苦農民爭相搭乘,營業狀況一度頗見起色。但是不久,因津浦鐵路局實行降價競爭措施,致使旅客復又丟棄船登陸,汽船被迫停駛。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月,治理魯運河工程竣工後,德州至天津恢復汽船通航,此階段,每年來往臨清德州天津的帆船達到8000餘隻。

1937年抗戰爆發以前,由於運河部分河段斷航和津浦路的建成,大運河基本喪失了溝通南北的功能。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南運河經過幾次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航運具有規模。50年代,仍可沿運河從天津發船經過吳橋直達河南新鄉,年通航時間可達300天,低水位時,也可以行駛30噸以下的大木船。

到1978年,由於水源缺乏,大運河吳橋縣段,航運中斷了,船隻 再也不見了。從此運河成虛名、難起大作用。一勾年幹半年,讓人真遺憾。

End

文字及圖片摘自網路

吳橋金鼎 古籍線裝

吳橋金鼎古籍印刷廠

是一家由中國新聞出版署首批批准設立的印刷古籍圖書的生產企業。2012年被評為河北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13年金鼎古籍的線裝書工藝入選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址:河北省吳橋縣衡山道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