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並沒有大過錯,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為什麼還要誅殺他全家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

抄襲必究

前言導語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大明王朝將一幫罪犯流放邊疆,這其中包括李善長的外甥丁斌等人,身居高位的李善長罔顧國法,多次為外甥求情。朱元璋為此大為惱火,下令嚴審重辦丁斌,這一審就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穫,最終牽連出李善長。

李善長並沒有大過錯,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為什麼還要誅殺他全家

由丁斌案子逮捕了李存義父子,而李存義又揭發胡惟庸曾與李善長密謀“造反”,

據李存義交代,當年胡惟庸企圖謀反時,曾派自己去勸說李善長加入,“善長驚駭不已,雖未同意,然頗為心動”。就在此時,又有御史彈劾李善長,藍玉曾經掌握了胡惟庸與北元私通的罪證,而李善長也是匿而不報;而且當時欽天監也有上報:星變異常,將有災禍發生,根據欽天監的卦象占卜,這次天災將會應驗在某個大臣身上。

最終,明太祖根據這些“罪證”,於洪武二十三年,賜死了李善長,以及他家七十多人,除了他的兒媳臨安公主以及駙馬李祺,其他家人全部被處死。而且,明太祖朱元璋還將李善長的罪行寫進了《昭示奸黨錄》,公示天下。

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韓國公李善長被誅殺的時候已經76歲高齡;而且他被清算的時候,離胡惟庸被處死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為什麼明太祖最終還是沒有放過他?

李善長的“謀反案”不光影響深遠,而且牽連甚廣,在當時、乃至後世都受到文人政客的廣泛關注。

李善長生平紀事

李善長,字百室,安徽定遠人,與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鳳陽相隔不遠,從小飽讀詩書,尤其擅長法學理論處事公道,因此在家鄉威望頗高,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時候,將李善長招入帳下,

從此,這對君臣朝夕相處,創下了許多為人稱道的樂事。

李善長並沒有大過錯,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為什麼還要誅殺他全家

自從李善長追隨朱元璋以後,為明太祖立下了不世功勳。在朱元璋早年的南征北戰中,李善長擔任著“首席幕僚”的角色,很長一段時間內,來投奔朱元璋的人才,都是由李善長負責前期考察,再向朱元璋薦舉。同時,朱元璋每逢外出征戰,都是由李善長負責後勤供應,保證前方的糧草供給。

大明開國後,明太祖念其功績,封李善長為左丞相,下轄六部九卿上承皇帝;這還不夠,受勳時,明太祖封李善長為韓國公,食邑4000擔,位列六公之首;朱元璋還時常將李善長比作是漢之蕭何,後來又將自己的女兒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和李善長作了兒女親家。

大明初期,李善長的恩寵可以說是恩榮已極,而李善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實至名歸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李善長謀反的罪證

關於李善長謀反的罪名其實也就三點:

一是

異常,將應驗在他身上;二是胡惟庸曾經邀他一起謀反,他沒有及時上報;三是藍玉捕獲胡惟庸外通北元的證據,李善長也知道,但還是沒上報。

李善長並沒有大過錯,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為什麼還要誅殺他全家

這三點證據看似很嚴謹,其實頗有“莫須有”的意味。胡惟庸案已經過去了十年,而且胡惟庸曾經是李善長的門生,如果真是同謀,應該在十年前就應該案發,但胡惟庸被處死時,明太祖卻獨獨放過了李善長。

而這三點罪證都不足以證明李善長要謀反,最多隻能證明他多有不忠,沒有及時嚮明太祖上奏胡惟庸的事,更重要的是,李善長沒有任何謀反的理由!

李善長死後,曾有人上奏說明了他不會謀反的原因:

“李善長與陛下同心,出生入死打天下,勳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後封王,兒娶公主,親戚拜官,他作為人臣,名份已經到了極點。即使他想自圖不軌,尚且未曾可知,而今說他想幫助胡惟庸謀反,則是極為荒謬,大錯特錯了。

也就是說李善長已經位極人臣,恩榮已經到了極點,他除了自己當皇帝,已經封無可封了。

即使幫胡惟庸“謀反”成功,爵位恩裳也不可能比他得到的更高了,

既然是這樣,李善長還有什麼理由去幫助別人謀反呢?

明太祖處死李善長的真正原因

在“李案”爆發前,有一件小事頗耐人尋味。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雖然仍在高位,但實質已經是賦閒,相當於白領俸祿而不主事。

李善長並沒有大過錯,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為什麼還要誅殺他全家

但是在這一年他想修葺家裡的宅子,因為沒人手,便從信國公湯和那借來了三百兵丁,這件事讓明太祖頗為忌憚,一個下野的人物竟然能輕鬆借到兵丁,而且是為了自家的私事。

更讓朱元璋忌憚的是李善長威望過高,門生故吏遍於朝野,

雖不在其位但威望仍然在,他日若有異心必定是一呼百應

。這點可以參照三國司馬懿,司馬仲達在曹魏後期也是賦閒在家十多年,但就是憑藉著威望號召昔日的部下發動了“高平陵之變”,一舉篡奪了大魏國的實權。

而到了洪武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給皇孫朱允炆留下一個穩定的政局,便大肆清算功勳舊將,昔日有能力有威望的功勳幾乎被趕盡殺絕,而李善長也屬於這類人,

所以小編認為,明太祖只是需要一個理由去誅殺李善長,至於他的那些“謀反”罪證,很可能是錦衣衛嚴厲酷刑下的“產物”,朱元璋正是需要這些“證據”,至於實際如何並不是他關注的重點。

而李善長被殺後,虞部郎中王國用上奏為李善長鳴冤的摺子就詳細的陳述了事實,更讓人不解的是,明太祖看過摺子後並沒有責罰王國用,由此可見,朱元璋也認可李善長不會謀反的事實,但自古“將帥可廢,江山不可亡”。

李善長並沒有大過錯,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為什麼還要誅殺他全家

所以,小編認為,

李善長的死並非是他要謀反,而是明太祖忌憚他的功勳威望,為了後世的穩定,只能找個合適的理由“除之而後快”。

參考文獻:《明史》等。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瞭解更多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