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中進士後狂傲無比,遇一和尚不知自己名號,立即寫詩進行嘲諷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出身於世家大族,年輕的時候個性非常張揚。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杜牧連續參加了兩場考試,進士及第,制試登科,頓時名震京城。

有一天,

杜牧呼朋喚友,一起到長安郊外的文公寺遊玩,遇到了一個和尚,發現對方居然沒聽過自己的大名

。杜牧頓時不服氣,

當場作詩把對方嘲諷了一頓。

杜牧中進士後狂傲無比,遇一和尚不知自己名號,立即寫詩進行嘲諷

杜牧先在這首詩中,先是炫耀自己的門第,跟著又炫耀自己的科考的成績。最後還借前代高僧惠休之名,嘲諷對方不是一個懂詩的人。

不然,怎麼會混“文化圈”,還沒有聽過他的大名呢?

最厲害的是,詩中最後一句,竟還連佛門也一起嘲諷了。

一、杜牧《贈終南蘭若僧》賞析

《贈終南蘭若僧》——唐·杜牧

北闕南山是故鄉,兩枝仙桂一時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覺禪門氣味長。

此篇出自《全唐詩》,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大意是說,長安城宮門的北面,終南山一帶就是我的家。你要問我是誰啊,我就是今年“兩枝仙桂一時芳”的杜牧。

你不是長安一帶非常有名的詩僧嗎,居然沒有聽說過我的名字。可見這個禪門,真的是“有點意思”了。

詩的第一句裡,杜牧是在交代自己的家庭住址。

他的家族是豪門,祖父曾為三朝元老,父親也是當官出身。

後來雖然家道中落了,但是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同時,他家佔地的範圍也很廣。廣到什麼地步呢?皇宮的北門外,到終南山下面這一片,就是他的家。

杜牧中進士後狂傲無比,遇一和尚不知自己名號,立即寫詩進行嘲諷

“城南韋杜,去天五尺”,當時長安的那些人,就是這樣形容他們杜家和韋家的。

所以一個和尚,突然說不知道杜牧的名字,是不是有點假呢?

退一步說,即使和尚沒聽過杜家的名聲,

怎麼也該聽說過,今年有一個人,一次性通過了進士、關試兩場考試吧

?能耐這麼大,世間有幾人能辦到呢?

古人把科考上榜稱為“蟾宮折桂”,杜牧連續兩次上榜,就是折了兩枝仙桂。“一時芳”,就是說他因此名噪一時。

可是,杜牧對面的這個和尚,還是搖頭說,沒有聽說過。

杜牧臉上馬上就掛不住了,於是故意稱對方為“休公”。

詩中第三句裡的“休公”,是指南朝宋時期的惠休。他曾經當過和尚,被人稱為“休上人”,這裡代指杜牧在文公寺遇到的和尚。

惠休當和尚時,和大詩人鮑照親近,經常作詩與之對答。杜牧在這裡稱對方為“休公”,表面上是把對方當成一個懂詩的友人,實則是諷刺對方,有眼不識泰山。

杜牧中進士後狂傲無比,遇一和尚不知自己名號,立即寫詩進行嘲諷

因為杜牧早在沒有中進士之前,就已經在長安的詩人圈子中,很出名了。提到家世,和尚搖頭;提到科考成績,和尚還是搖頭。

杜牧恨不得,當場破口大罵。你丫就是故意的吧?還在我面前裝著一副很懂的樣子。你都沒聽說過我的名字,看來這禪門倒真有點意思哦。

這首詩其實還有另一個更通俗的版本,意思是一樣的

,全文如下:

家在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

禪師都未知姓名,始覺空門意味長。

這兩個版本的區別在於用典上面,前一個版本第三句中有用“休公”之典。不過,兩個版本總體內容是沒有變化的,都是杜牧的自誇和嘲諷對方。

二、性格決定命運

杜牧少年成名,本來在政治上是很有前途的。但是,

他科舉出頭之後,就過上了“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放浪生活。

因為

經常出入風月場所,他的上司牛僧孺,還派朝廷暗探去保護他。

可是,後來“李黨”的李德裕上臺,就非常看不慣杜牧這種浮浪貴家子弟的德行,所以一直對他進行排擠和打壓。

杜牧中進士後狂傲無比,遇一和尚不知自己名號,立即寫詩進行嘲諷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回京城擔任監察御史。當時他有一個好朋友叫李甘,此人有一次因故得罪了皇帝,被安了一個“輕躁”的罪名,貶到封州,並死在任上。

杜牧感覺自己在長安也呆不下去了,於是稱病要求調到洛陽。由於這個原因,他錯過了當年十一月的“甘露事變”,最終倖免於難。後來,杜牧又去了宣州。

在杜牧三、四十歲的時候,他曾有一段時間接觸過佛學。但是,他對佛學半信半疑。其實從他當初和“終南僧人”的對話,就看得出來,

他對佛家出世的態度,很不以為然。

杜牧在中年以前,做人的宗旨就是要高調。

除了他兩榜登科的時候“敲鑼打鼓”以外,他後來在揚州的生活時,出入風月場所也一直很高調。

這種高調,讓他的上司都擔心他會因此被政敵謀害,所以還不得不浪費國家資源,給他找暗探和保鏢。

後來,杜牧離開揚州時,已經知道有人不喜歡他的行為了。結果遇到了杜秋娘,張好好等風塵中人,他還是要為她們寫詩,繼續高調且放浪地活著,誰讓他的偶像是李白呢!

杜牧中進士後狂傲無比,遇一和尚不知自己名號,立即寫詩進行嘲諷

杜牧有一次在洛陽當官,屬下開了一個盛大的宴會,因為他是監察御史,負責風紀監察,所以就不方便邀請他。

他身為紀律監察人員,聽到訊息就主動去喝花酒了,讓人很是無語。

對於杜牧的這些行為,宰相李德裕嚴重看不慣。因此,杜牧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只能被外放到地方上,當一個不大不小的官。

時間一長了,再把他調回京城裡,杜牧反而認為當京官根本賺不了錢,他說他還有一大家子要養呢,

於是主動要求外放。等到真的被朝廷外放了,杜牧又覺得自己委屈。

完了,他一會兒好像看得很開地說“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古今同”,一會兒又借給牛僧孺寫墓誌銘的機會,大罵李德裕,“李太慰專柄五年,多逐士,天下怨恨”。

其實,李德裕擠兌牛僧孺是真的,因為李、牛是兩個派系的領軍人物。但是李、杜兩家本是通家之好。李德裕一開始對他並沒有太大意見,只是他自己行為放浪,還先投靠了牛僧孺。

結語

杜牧寫了很多七絕名篇,我們都背過。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再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

杜牧中進士後狂傲無比,遇一和尚不知自己名號,立即寫詩進行嘲諷

但是

最能體現他青年時代做人態度的詩,還是揚州任上寫的那一首《遣懷》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不過要論張揚得意,《贈終南蘭若僧》雖然不算是一首好詩,但是也頗具代表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