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全書一萬多冊,儲存不易,為何不刊印出來?

永樂大典是中國歷史上一部卷帙浩繁的作品,他收錄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圖書典籍近七八千卷,一部分歷史上已經失傳著作,也大部分都被記錄在大典之中,使得這部分著作被儲存下來,而更為艱難的就是,編撰這套書雖然僅僅是解縉和姚廣孝,然而前後參與的人就有3000多人,光是憑這個數字就已經是曠古爍今。

《永樂大典》全書一萬多冊,儲存不易,為何不刊印出來?

就在永樂大典成書以後,除了原稿留在南京以外,還有就是朱棣讓人抄寫了一部,後來被帶到北京觀看,另外到了嘉靖年間的時候,由於皇帝的喜歡,因此照準永樂年間的抄本又抄寫了一次,然而這次抄寫的工作,直到嘉靖病逝以後,隆慶年間才抄寫完,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最全的永樂大典,實際上只有這兩個抄本。

《永樂大典》全書一萬多冊,儲存不易,為何不刊印出來?

從永樂大典編撰完成,再到抄錄,在整個明代時期就已經有陸續的問題出現,正統年間的時候,存放永樂大典原稿的南京文淵閣大火,使得這一批原稿付之一炬,因此世間只留下兩個抄本,然而即便如此,正本副本也差點損毀與大火之中,不過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清初之時,清代皇宮之中,還儲存有完整的嘉靖年間副本。

《永樂大典》全書一萬多冊,儲存不易,為何不刊印出來?

永樂年間的正本被懷疑可能是陪葬,有懷疑說是在嘉靖皇帝的陵寢之中,但根據現代科學探測,嘉靖皇帝的永陵已經全部積水,即便是保護性發掘,也不可能找到完整的永樂大典全本,而至於嘉靖年間抄錄的副本,也由於乾隆時期大修四庫全書過程中,保管不善,陸續丟失,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點驗,發現永樂大典已經丟了2000多冊。

《永樂大典》全書一萬多冊,儲存不易,為何不刊印出來?

而到了光緒年間的時候,永樂大典就已經只剩下5000多冊,晚清末年,由於戰亂的緣故,北京先後兩次被佔據,永樂大典也遭到了擄掠,除了被掠奪到國外的部分以外,大部分都損毀於戰火,如今全世界可以考證的永樂大典,大約只有嘉靖年間的抄本,還有部分是清代的抄本,總數大約只有800多冊。

《永樂大典》全書一萬多冊,儲存不易,為何不刊印出來?

有人也許會問,這麼珍貴的典籍,為何不刊印出來呢?實際上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永樂年間成書以後,就有人提出要刊印,然而由於工程量巨大,加上巨資靡費,因而作罷,到了清代由於編撰《四庫全書》,永樂大典更是無人顧及,等到人們意識到永樂大典價值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是近代,這時候的永樂大典早已經散失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