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推陳出新,為創嘉靖新政做貢獻

明朝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推陳出新,為創嘉靖新政做貢獻

腐朽落後的傳統觀念不僅會束縛人們的思想,而且往往會阻礙社會的正常發展。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位明代中期重臣張璁,他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且勇於推陳出新,從而成功幫助明世宗,開創了“嘉靖新政”,在為國家與民族做出貢獻的同時,讓自己也名留青史。

明朝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推陳出新,為創嘉靖新政做貢獻

張璁劇照

下面就來回顧一下張璁的成長故事。

一。少年好學,中年才入仕

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三十日,張璁生在浙江溫州府永嘉縣華蓋鄉三都,家境並不富裕,但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博學多才。並對《三禮》(《周禮》、《儀禮》、《禮記》)等造詣頗深。

13歲時張璁就作《題族兄便面》詩云:“有個臥龍人,平生尚高潔。手持白羽扇,濯濯光如雪。動時生清風,靜時懸明月。清風明月只在動靜間,肯使天下蒼生苦炎熱。”充分表明了這是位志向遠大的少年。

但是,張璁接下來的科舉之路卻很不順暢,他曾七次進京殿試,均遭名落孫山,後只得在溫州羅峰學院,招收學生講學,以獲得微薄生活費度日。雖然飽受了陳舊科舉制度迫害之苦,但這段經歷,為他今後大膽改革科舉制度埋下了伏筆。

明朝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推陳出新,為創嘉靖新政做貢獻

明朝科舉考試考場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卒於豹房。14歲的武宗從弟朱厚熜在奉天殿即皇帝位,並頒詔大赦天下。五月十五日,有人建議張璁參加第八次殿試,也許能交好運,於是,張璁去奉天殿補行殿試,果然中二甲進士,被授任觀政禮部,從此已經步入中年(47歲)的張璁,終於踏入了仕途。

二。展示以人為本思想,為世宗贏得“大禮儀之爭”

以高齡進入仕途的張璁,怎樣才能迅速站穩腳跟,並在餘下不多的時間裡能為國為民做點實事呢?發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間的一場皇統問題上的政治爭論:“大禮儀之爭”,給了他施展抱負的機會。

“大禮儀之爭”是由武宗暴亡所引發的,因為武宗沒有後代,所以在內閣首輔楊廷和的策劃下,變通辦法選取武宗堂弟明世宗(朱厚熜)繼統。在明世宗登基後,內閣首輔楊廷和等朝中大臣要求世宗改稱其伯父(即明武宗之父)明孝宗為父,伯母(即武宗之母慈壽皇太后)為母,而變其親生父親興獻王為叔父,生母為叔母。

對於這一不近人情的主張,明世宗認為這是割裂親情、違悖常理的事,因此予以嚴詞拒絕,並以退位來表示自己的決心。以此引發了“大禮儀之爭”。

明朝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推陳出新,為創嘉靖新政做貢獻

大禮儀之爭圖示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初三,新科進士張璁上疏支援明世宗,認為明世宗即位是繼承皇統,而非繼承皇嗣,即所謂“繼統不繼嗣” ,皇統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繼,他建議明世宗仍以生父為考,在北京別立興獻王廟。明世宗見此奏章後大喜說:“此論出,吾父子獲全矣!”

但是,當時張璁剛入朝廷,勢單力薄,世宗也剛即位不久,所以難以與以楊廷和為首輔的內閣們抗衡。十一月二十五日,張璁又以大禮議未定,覆上疏進《大禮或問》。致仕大學士楊一清看後稱讚說:“張璁的說法,如同聖人,不會改變。”

由於張璁的持續堅定支援,以及後來世宗逐漸做穩皇位,為時三年的“大禮議之爭”終以明世宗獲勝告終。在這場爭議中,張璁充分展示了以人為本的政治理想,從而受得了明世宗的信服和重用。

明朝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推陳出新,為創嘉靖新政做貢獻

張璁拒收賄賂圖

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欽定大禮,標誌著明代皇權從武宗完全流向世宗,至此,明武宗時代基本結束,嘉靖革新時代真正到來。大禮議拉開了明代改革的序幕,楊廷和集團的徹底垮臺和張璁等“大禮新貴”的崛起使得清除弊政成為可能,嘉靖政治也因此進入全方位的變革創新時代。

三。三度位居首輔,勇於改革助創“嘉靖新政”

在得到世宗信任之後,張璁沒有居功自傲,他針對前朝存在的弊端,大膽實施各項改革,助力世宗開創了“嘉靖新政”。他也因功三度位居首輔,曾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

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勇於推陳出新,他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他認為社會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抑制土地兼併的進一步惡化,把農民穩定在土地上。

張璁入閣後堅決清理莊田,並由畿輔擴大到各省,由莊田兼及僧寺產業。這樣相對地緩和及消除土地兼併的衝突和百年積弊,使社會秩序趨向穩定,為明王朝統治的延續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朝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推陳出新,為創嘉靖新政做貢獻

張璁畫

科舉制度是明朝政府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但在具體的運作過程當中,暴露了許多弊端,產生了明顯的負效應。這正如正德年間國子監祭酒陸深在一篇奏疏中認為的:科舉所取計程車子往往是浮華而無實用。

例如陳舊的科舉制度,就曾經埋沒了像唐伯虎、祝枝山等擁有特長的專業人才,就是張璁自己也差點因屢試不中,而被排除在官場之外。因此,他決心大膽改革延用百年的科舉制度,他重新規定考試文體,以提高應試者素質。由於科舉名額極為有限,不可能網羅天下所有的真才,使許多士子難以透過科舉而成為進士。於是,張璁推行了三途並用之法,徹底改革用人制度。

張璁改革科舉制度,並改變學風,強化學校的教育功能、優勝劣汰之法,以及對提學官的大力整頓,從而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還大大調動了民眾積極參加科舉考試的積極性,為挖掘更多有用之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張璁還面對前朝存在的弊端,從反腐倡廉入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治。他認為:官吏的貪贓枉法,就是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原因之一,亦是君主專制社會的大患。因此,他上疏奏皇帝,建議依律治罪貪官汙吏。

明朝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推陳出新,為創嘉靖新政做貢獻

張璁照

張璁還認為:無論在何地,無論什麼官職、學歷,只要廉潔愛民,都可以推舉任用。以此打破了傳統的選官觀念,給廉潔奉公、愛民如子的清官創造了良好的晉升途徑。

張璁還一再向明世宗陳述鎮守太監的流毒,極力主張革除這一危害人的制度,為了確保革除事宜的順利推進,張璁與世宗單獨面議,或用密疏進言,使與鎮守中官有密切聯絡的內廷宦官不能從中作梗。最終讓世宗採取了斷然措施,革除了這一流毒。

總之,明代中期重臣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且勇於推陳出新,從而成功幫助明世宗,開創了“嘉靖新政”,在為國家與民族做出貢獻的同時,自己也名留青史。他的成功經歷啟發我們:對於腐朽的傳統觀念,應該像張璁那樣,敢於打破,並勇於推陳出新,只有不斷創新,我們的社會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明朝張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並推陳出新,為創嘉靖新政做貢獻

張璁祖祠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