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嘴賤壞人嘴甜

好人嘴賤壞人嘴甜

思念天地

轉載▼

標籤:情感 佛學 文化 雜談

好人嘴賤壞人嘴甜

你遇到困難了,去找人幫忙。嘴上答應的客客氣氣的,不一定真的會幫你。

讀中國歷史,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歷史上大凡會把君王分為明君與昏君,把臣子分為忠臣與奸臣。明君親賢臣而遠小人,接納的是忠臣的勸諫;昏君親小人而遠賢臣,聽取的是奸臣的讒言。看得多了,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每一個歷史盛世的前面都高高站立著一代明君,每一個盛世明君的耳邊都響著一個或一群忠臣的聲音。

又想起讀過的一個叫“和氏獻璧”的歷史故事,想當初和氏盛意切切,兩次獻寶,不料卻落得個“刖左足”“砍右足”的可悲惡果。後來歷盡艱辛,寶玉才終於被有眼力的君王驗證,且取名為“和氏之璧”,獻璧之意才得以除汙正名。讀罷這個故事,驚歎和氏的盛意、毅力之餘,尤其痛恨“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的封建君主。

可這樣的君主是何其多啊!他們良莠不分,冷落忠臣,重用奸臣,在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出出因不聽忠言聽信讒言導致國破家亡的悲劇。諸如:春秋爭霸時,吳王夫差因不聽伍子胥的肺腑之言,放走越王勾踐,最終慘遭滅國;秦末項羽剛愎自用,不聽忠臣范增的諫言,鴻門宴上放過了劉邦,最終一腔英雄夢付之烏江流水;宋欽宗聽信秦檜讒言,十二道金牌召回忠心耿耿的抗金英雄岳飛,讓風波亭成了整個民族的遺憾……

其實歷史已經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了人們:忠臣的聲音最可貴,它可使社會發展、國富民強。試問,如果沒有李斯冒死上書《諫逐客書》,力勸秦始皇留用客居秦國的人才,秦始皇能實現天下大統一嗎?試問,如果沒有敢於直言的魏徵的聲音,唐太宗李世民能創造唐朝盛世,成為青史留名的一代聖君嗎?

更好笑的是唐玄宗,這位伴隨著開元盛世的君王,他的前半生重用敢於直諫的姚崇、宋景、張九齡,後半生卻倚重楊國忠、李林甫、高力士,好端端一個大唐帝國在他的手中走向敗落。

而滿嘴刻薄的那個,說不定回頭就替你辦了。所以說,別信人一張嘴,要看人一雙手。

真心幫你的人,嘴上都不饒人。而說的越客氣的那個,心裡面壓根就沒準備幫忙。好人往往嘴賤,壞人往往嘴甜,每天都要你好看!

奉勸諸君,做“明君”,多聽聽“忠臣的聲音”,不要武斷行事,更不要“寶玉而題之以石”,見“貞士而名之以誑”,錯過了有才有德的敢進忠言的“良臣”。

因為心直口快,得罪不少人,但又不會拐彎抹角,這種非黑即白的性格與生俱來。近日看到一段話說的挺好:口不饒人心地善,心不饒人嘴上甜。心善之人敢直言,嘴甜之人藏謎奸。寧交一幫抬槓的鬼,不結一群嘴甜的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