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龔琳娜唱到“法海你不懂愛,雷峰塔會掉下來”。如果說鎮壓白素貞的雷峰塔,讓人聯想到悽美的愛情故事,那“寧古塔”就只能讓人想到地獄。

究竟何謂“寧古塔”,有何駭人之處呢?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這個“寧古塔”其實是個古地名,在現在的黑龍江省。滿語中“寧古塔”就是“六個臺”,據說與清太祖的“六祖”有關係。

相傳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曾居此地,故稱其地為寧古塔貝勒,簡稱“寧古塔”。

起初,寧古塔是清朝為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軍事重鎮。後來,由於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大批大批的東北旗人向內地遷移。

當時的場景是“男女相踵,不絕於道”。

在這種情況下,東北人口出現了嚴重的流失,出現了“沃野千里 無人耕種”的局面。地處偏遠的寧古塔,更是逐漸失去了國防重鎮的地位。既是努爾哈赤祖龍興之地,就是清皇族的老家,還是要開發和保護的。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但是寧古塔這個地方,在遼東極北常年冰封,是個苦寒之地。

詩人吳兆騫在信中這麼寫道:“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八月的大雪讀起來都令人發冷!

這個吳兆騫一個江蘇人,怎麼這麼瞭解寧古塔?

原來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朝流放人員的接收地,他們當中還有抗清名將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文人金聖嘆家屬,思想家呂留良家屬等。

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有兩層含義:

一是懲惡與揚善,讓犯了罪的人背井離鄉受盡磨難,到關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風沙洗滌。

二是為清皇族的老家“增磚添瓦”,罪犯來到這裡不僅要開荒種地、修橋築路,改變清皇族老家的面貌。

而且還要忍飢挨餓,為當地官員、滿人當牛做馬、淪為家奴,以顯示祖上的榮耀!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不同皇帝動怒時都有一句經典臺詞:發配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

鏡頭裡的大臣絕對一副大限臨頭的表情。

文人方拱幹曾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如臨地獄毫不誇張!

前文提到的詩人吳兆騫,曾經飲譽詩壇“才情橫溢”。卻因為在一場考試中交了白卷,牽連父母兄弟妻子一同被順治帝流放關外的寧古塔,長達二十三年。

當他被迫離京之際,給他送行的詩作遍於天下,連當時的文壇領袖吳梅村都悲歌惋惜。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詩人吳偉業在《悲歌贈吳季子》送別“人生千里與萬里,黯然銷魂別而已,君獨何為至於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詩中“山非山兮水非水”,確實是對寧古塔的可怕和偏僻入木三分的描寫。黑龍江地區是最典型的“撒水成冰”,零下幾十度非常常見,然而在清朝這個地方更加嚴寒。

我們都知道明朝有個小冰河時期,其實準確來講,小冰河期是從元朝到清朝的過程。而當時的禦寒衣物和物品本就不足,犯人的衣服更是單薄,很多犯人活活凍死。

王家禎在《研堂見聞雜錄》寫到:“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中國都沒有去那個地方的人,離北京足足七八千里這麼遠的路程,徒步前行。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按照清朝的押解規定,單日行程大約在50裡左右,也就是說一共要走4 5個月的時間。加上清朝要求流放的犯人,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流放地,所以無論天氣多麼惡劣,過程幾乎沒有休息。

在這幾個月裡,還要全程佩戴枷鎖。其中還有舉家遭遷徙,全家老少跟著受罪。

當時纏足的陋習規定,一般女性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想著妻子女兒用那三寸金蓮的小腳,要走幾千里路更是無比艱難,最後雙腳都幾乎被磨爛了。

然而在此重負下卻沒有一頓飽飯。

按照清朝的規定流刑犯人,每人每天的糧食配量是在8兩左右,15歲以下還要減半,8兩也就是250克,也就是兩碗米飯。這對於一個每天要走50里路的人來說,幾乎和沒吃東西沒啥兩樣。很多人餓暈了以後,被當地人分而食之。

除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飽受這飢寒之苦,還要小心路途上的虎狼豺豹。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在當時通往寧古塔的路途中,幾乎沒有路,到處都是原始森林。押解的差人們可不會保證犯人的生命安全,夜間被虎狼叼走也是常有的事。

根據當時對流人的統計可以看出,流放寧古塔的人在途中死亡率極高,普遍都是死亡一半以上。有時遇上極端天氣,可能僅有1/3的人能夠到達。

後來,清王朝注意到這個問題,才下達一道命令,禁止在冬季期間押解犯人上路,這就是為了防止大量犯人在押解途中被凍死。

在路上的已經死掉一大半,活著的更是生不如死。

這裡被押解的流人達到寧古塔後,等待他們的除了惡劣的環境外,還有繁重的苦差和奴役生活。

清王朝把犯人流放到寧古塔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開發寧古塔,所以就會要求犯人們一直勞作,要麼在官府裡做苦役,要麼給披甲人為奴。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在官府裡的流人,常年面黃肌瘦一年到頭都在勞作,沒有半刻空閒日子。每到種田之日,五更而起、黃昏而散,每個犯人都有產量指標,一旦完不成就免不了一頓毒打。當然這已經算比較好的了,這些人都是一些文人,還有之前做過官的。

最慘的是給披甲人為奴的流人。

所謂“披甲人”就是當地的駐軍,由於清朝時有很多受降的外族人,他們在投降清朝後,就被安排在自己所在的地區充當守衛邊疆中堅力量,他們的地位低於一般軍人。

本來他們就是身份低下的人,對待奴隸更是毫不手軟。

不但要求奴隸沒日沒夜的幹活,主人還可以任意剝奪他們的生命而不受懲罰,流人們既沒有人生自由,也沒有半點尊嚴。更絕望的是,即便是犯人的後代也沒法擺脫為奴的厄運,世代都將是披甲人的奴隸。

女人們更是無比悽慘,直接被充作官妓供披甲人淫樂,很多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願前去。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古代女人把“貞操 貞潔”看得重如性命,女人失貞不僅被家族唾棄,死後也不能葬入祖墳,成為孤魂野鬼。孩子也會因這樣的母親而一生蒙羞,甚至對後人官聲和仕途都有影響,很多女人不堪其辱,很快香消玉殞!

因此 那些不堪忍受折磨的流人,往往冒著殺頭的風險也要逃跑。

據《清史稿》記載:“黑龍江-寧古塔等處發遣人犯,逃者甚眾”。

在清初逃離寧古塔的犯人達一半左右。

那時的東北,是廣袤的冰封之地,他們的牢房在人煙荒蕪的東北邊境。極度嚴寒是代名詞,森林、沼澤、野獸是這裡的特產,跑不得了多遠就會迷路,最後不是被凍死、就是被餓死。

在寧古塔,流人們不僅遭受著身體的摧殘,還要頂著精神的折磨。一旦來到寧古塔這個人間地獄,已經不能算是個“人”了,尊嚴喪盡、生不如死,一直耗到你油盡燈枯。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有記載的回鄉的人少之又少,通常都是達官貴人。

吳兆騫還是當時友人拜託納蘭性德,由當時的宰相納蘭明珠營救回來,那時 他已經在寧古塔呆了二十三年。

普通人就沒這麼幸運了!

雖然在發配的時間上,根據不同的罪行、年限也不一樣。但是一般來說,流放寧古塔的人被都會加上一條“永世不得入關”。

其實 這就是強制遷移了,即使在當地流放到了年限也不能回來,只能成為當地籍民。

也就是說,最大的恐懼其實是沒有未來。因為一眼看到頭,翻身無望每天還要面對死亡的威脅,這才是真正的人間地獄呀。

犯人被流放寧古塔,主要發生在清朝開國前100年間。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由於清朝前期統治者,製造了大量的文字獄,以及逮捕了大量反清人士,他們被髮配到寧古塔。

當時清朝朝廷的大案以它作為句點,因此“寧古塔”三個再平靜不過的字,成了全國官員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間與這裡產生終身性的聯結,因此這三個字常常悄悄地潛入高枕錦衾間的噩夢,把許多人嚇出一身身冷汗。

到了嘉慶期間,寧古塔地帶的人口已經達到四 五十萬,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流放寧古塔的人群,及他們的後裔所組成。

他們的到來,傳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兩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溝通。流民的湧入改變了當地以漁獵為主的原始生活方式,也帶動了當地的發展,給這塊黑土地帶來了新文明。

“人間地獄”寧古塔,比黃泉路還可怕,清朝女犯人寧願自盡也不去

歷史以殘酷的方式做出了多情的選擇,流人們對這塊土地進行了文化的啟蒙,並延續了綿綿不絕的靈脈。

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東北這塊土地,為什麼總是顯得坦坦蕩蕩而不遮遮蓋蓋,為什麼沒有多少豐厚的歷史,卻快速進入到一個開化的狀態,至少有一部分來自流放者心底的那份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