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和張居正同朝為官,海瑞的人品無可懷疑,為何張居正終生都不重用他?

張居正和海瑞都是明朝中晚期人,歷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海瑞出生於1514年,張居正出生於1525年,年齡上海瑞要比張居正大十一歲,但仕途上卻和張居正差遠了,張居正是少年才子,十六歲中舉,二十三歲中進士,仕途順遂,直至內閣首輔兼中極殿大學士,官居一品,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海瑞就不行了,三十六歲方中舉人,此後連續兩次參加會試不中,只好放棄,先被指派到地方當教諭,就是地方教師,直到四十五歲那年,方被任命為淳安縣知縣,算正式進入仕途,由於他做事清廉剛直,愛走極端,仕途並不順遂,直到七十二歲那年,方被任命為四品的南京右僉都御史,不久病死任上。張居正做內閣首輔,開啟萬曆新政時,海瑞因得罪上任首輔,受人彈劾,以南京戶部糧儲身份,因病引退在海南瓊山老家賦閒。海瑞做官很有清名,張居正也曾派巡按御史去考察過海瑞,也有官員多次向張居正推薦海瑞,但張居正最終也沒重用海瑞。那麼有明朝政治家、改革家之稱的張居正,為什麼不能重用海瑞呢?

海瑞和張居正同朝為官,海瑞的人品無可懷疑,為何張居正終生都不重用他?

海瑞重名節認死理,愛走極端。

海瑞放棄科舉考試後,廣東布政使司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縣當教諭。海瑞教育學生道德和文章不可分割,主張讀書人應該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該對上官隨便下跪。時有朝廷御史到縣學視察,其他教師都跪在地上通報姓名,惟獨海瑞長揖行禮,說:“到御史所在的衙門當行部屬禮儀,學堂是老師教授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海瑞生活節儉,他做淳安知縣時,粗糧布衣,讓老僕人種菜自給。浙江總督胡宗憲,總制南直隸、浙、福等處軍務,抗擊倭寇,數年領導戚繼光、俞大猶等將領靖平倭患,很有成效。海瑞的節儉很受胡宗憲稱讚,還曾將海瑞為母親做壽只買了二斤肉的傳聞講給下屬聽。一次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衣著華麗,還帶了很多銀錢。由於館驛招待只用青菜豆腐,惹怒了常常錦衣玉食的胡宗憲之子,就讓隨從僕人將驛吏倒掛起來。海瑞知道後,十分惱火,說:“過去胡總督考察巡視各部門,命令所路過的地方接待不要太鋪張。現在這個人行裝豐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兒子。”於是他帶領衙役很揍了胡宗憲的兒子,並沒收其所帶錢財,還派人騎馬將其捆綁著送給了胡宗憲。胡宗憲接到兒子,不但沒惱怒治海瑞的罪,還狠狠訓斥了兒子。嘉靖四十四年二月,明世宗朱厚熜整日不理朝政,深居西苑,專心設坮煉丹求仙,總督、巡撫等邊關大吏爭著向皇帝貢獻有祥瑞徵兆的物品,禮官總是上表祝賀。

海瑞和張居正同朝為官,海瑞的人品無可懷疑,為何張居正終生都不重用他?

朝廷大臣沒人敢言時政。作為戶部六品主事的海瑞,冒著捨生求名的決心,預先給自己買了口棺材,把家人託付給了一位朋友,遣散了奴僕,冒死給嘉靖帝上了《治安疏》。他詳細羅列了嘉靖帝崇信道術、親暱後宮、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等等弊端,以致國家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更直言:“嘉靖者,言家家皆淨無資財用也。”氣得嘉靖帝火冒三丈,當場將其罷官收獄,要處以死刑。多虧內閣首輔徐階,極力周旋,方保住了海瑞的性命。但明穆宗繼位後,隆慶三年,海瑞升任右僉都御史,外放應天巡撫。管轄應天、蘇州、常州等十府和廣德州,多為江南富庶的魚米之鄉。海瑞新官上任,痛恨當地大戶兼併土地,鼓勵舉報,逐戶核查,全力摧毀豪強勢力,將兼併的土地交還原主。徐階這時已告老還鄉,在家鄉也購買了不少土地。海瑞強令富戶將土地無償交還原主,徐階之子不願意,徐階知道後,答應交還一半,但海瑞不同意,一點也不給徐階面子,最終還是讓徐階交出了所有購置的土地。雖然海瑞為了施惠於民,但當時土地買賣兼併,大多都是在自願的基礎上進行的,海瑞強令歸還,雖能讓部分貧民有地種,但這讓富戶人心惶惶,以致紛紛搬走外逃,很不利當地經濟的發展。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徐階對海瑞有救命之恩,海瑞最終卻以怨報德,毫不留情,不能不讓人為之唏噓。

海瑞和張居正同朝為官,海瑞的人品無可懷疑,為何張居正終生都不重用他?

海瑞不近人情。

海瑞出生四歲,其父就去世了。從此海瑞便與其母謝氏孤兒寡母相依為命,靠祖上留下的幾十畝薄田,勉強渡日。謝氏性格剛強,對海瑞要求很嚴,不讓他像一般兒童那樣嬉戲玩耍。由於在家受母嚴管,獨自苦讀聖賢書幾十年,多不與外界接觸,多受聖經賢傳的薰陶,再加其母寧折不彎性格的長期影響,讓海瑞逐漸形成了剛強正直、重名輕財、非黑即白,且與世格格不入的性格。海瑞侍母至孝,他先後娶了三個妻子,兩個小妾,都因受其母的干擾,休的休,死的死。第一任妻子潘氏勤勞能幹,性格賢惠,但因多年生不出兒子,被謝氏罵作“女騾”轉世,處處挑毛病,最終逼著海瑞休掉了;第二任妻子許氏,結婚後生了兩個女兒,但沒多久,也不知因什麼原因,也被海瑞給休掉了;第三任妻子王氏,肚子就比較爭氣了,在海瑞任淳安知縣前後,先後給海瑞生了兩個兒子。後來海瑞要調到北京戶部工作,謝氏不喜歡北方寒冷的生活,不願隨海瑞北去。海瑞只好讓王氏攜二子三女,陪母南歸。王氏死於1569年,海瑞說是病死的,而有的人卻說死於自殺。王氏死前十一天,小妾韓氏上吊自殺,其自殺原因就更難知道了。總之,海瑞的妻妾或休或自殺,大多都與性格剛強的謝氏有關。由於海瑞的愚孝和為官剛直,海瑞的家庭生活也是很悲慘的。其母去世後,海瑞再未娶妻,七十歲時才又納過一個小妾。海瑞對自己的兒女也極無感情,致使自己的二兒三女,個個早夭。

海瑞和張居正同朝為官,海瑞的人品無可懷疑,為何張居正終生都不重用他?

據明代姚叔祥《見只編》裡記載,海瑞家中清貧,有一天,他看見五歲的小女兒在吃一塊餅,就問誰給的,女兒說是一個奴僕。海瑞大怒道:“一個貞潔的女子怎能隨便吃男人給的東西!除非餓死自己,不然你就不是我海瑞的女兒。”小女兒直嚇得啼哭不止,真的七天七夜不吃不喝餓死了。對小女兒的死,海瑞卻沒有表現出一點悲痛之情。海瑞很清廉,但有時卻清廉得出格。按照當時官場的風氣,新官上任,舊友高升,家中喜事,總會有親朋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這些禮品禮金,只要數額不大,也是人之常情。但海瑞卻公開帖出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然後就把別人送的禮一一送還,連老朋友賀邦泰、舒大猷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公家的東西更是一分不佔。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的柴金多算了七錢銀子,他也算清退了回去。由於堅守清廉,以致他去世後,因沒有兒子,他的同事僉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他的喪事,看見海瑞住處用葛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有些連貧寒的文人也不願意用,不禁酸鼻,就湊錢為海瑞辦理了喪事。也許是由於多年的聖經賢傳洗腦海瑞的緣故吧,禮儀、名節、愚孝、剛直貫穿了海瑞一生,使他真正成了聖經賢傳的衛道士和執行者,在經典之下,真的沒了人情味。

海瑞和張居正同朝為官,海瑞的人品無可懷疑,為何張居正終生都不重用他?

海瑞不是治才。

海瑞從四十五歲開始做官,一直到七十二歲做到僉都御史,很有清正廉潔不畏權貴之名,但治績並不太好。有些資料表明,海瑞治理一個縣,結果這個縣就會成為全國最窮縣;治理一個市,就會把一個好端端的市治理成全國最窮的市。在斷案技巧上,他不能明察秋毫,料事如神。對待疑案,他不是慎重調查,而是“與其冤屈兄長,寧願冤屈弟弟;與其冤屈叔伯,寧願冤屈侄子;與其冤屈貧民,寧願冤屈富民;與其冤屈愚直,寧願冤屈刁頑。”在爭產業案件中,“與其冤屈小民,寧願冤屈鄉宦。”在爭言語禮貌案件中,“與其冤屈鄉宦,寧願冤屈小民”。在對待契約問題上,海瑞不顧明朝法律規定和當時國情,要求爭議雙方必須以書面契約為依據。由於當時農民識字的少,很少使用書面契約來發生借貸關係,致使法律的執行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海瑞所批准贖還的僅佔全部典押借貸案件的二十分之一。在海瑞的治下,佃戶不敢向業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貸方還款。海瑞臨終時上疏效仿古人尸諫,勸皇帝恢復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的暴虐刑法,剝皮萱草,來嚴懲貪汙。他在任上清丈田畝、均平賦役、推行一條鞭法、興修水利、打擊豪強,反對富豪兼併土地等措施,短時間內確實讓貧民大快人心,讓農民受益;但是由於他的一些過激行為,每到一地,官吏富戶因畏懼而紛紛逃離,一些刁民也趁機誣陷誣告富戶,導致地方經濟發展維艱,窮困不堪;因一味提倡節儉,一些工程專案雖節儉了投資,卻成了豆腐渣工程,讓當地受益不久,就損壞了;由於海瑞的剛直清正,捨命要名,連皇帝都不怕,自然無畏權貴,因此在官任上得罪了很多人,總是一官職當不多久,就被人彈劾,因此他的為政舉措往往都是曇花一現,不久就被下一任官員給全盤否定,難見成效。

海瑞和張居正同朝為官,海瑞的人品無可懷疑,為何張居正終生都不重用他?

就明朝中後期的社會風氣和官場風氣,要想有所作為,就要憑智慧先融入社會為自己創造環境和條件,然後再為實現自己的志向抱負而努力。張居正就是這樣的人,他做了首輔後,為實施自己的政治抱負,就要妥善處理與各方面的關係,要務實包容、兼收幷蓄,必須容人、容錯,很好用人,發揮其才能。但海瑞卻堅守極高的道德標準,死搬聖賢典籍,眼裡絲毫容不得沙子,如果張居正重用海瑞,海瑞不但會站在道德至高點阻礙萬曆新政的推行,甚至會揭批張居正的各項不足和道德汙點,那樣張居正的改革事業就很難推進,中興大明也就難以實現。面對治才有限,敢罵皇帝、告同僚,不畏權貴,為名捨命的海瑞,務實幹事的張居正,只能敬而畏之,敬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