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上聯和和氣氣,左宗棠的下聯不給面子

曾國藩和左宗棠,兩人都是湖南人,曾國藩年長左宗棠一歲,出名比左早。

左宗棠中年以後,仕途才通暢,個人的才具當然出類拔萃,但在關鍵的起步階段,離不開曾國藩的提攜。是曾國藩的保舉,清廷才特旨左宗棠為四品京堂襄辦軍務。

曾國藩的上聯和和氣氣,左宗棠的下聯不給面子

曾國藩聲望日隆,左宗棠一直很不服氣。兩人對問題常有不同看法,這也很正常。但由於個性不同,曾國藩比較平和,說話留有餘地,左宗棠強橫自負,說話常常不留面子。

曾國藩拿左的高傲開個玩笑,寫了一個上聯:“季子自鳴高.與我心期何太左?”

左宗棠的反擊就過度了,他的下聯是:“藩臣身許國,問君經濟又何曾國藩?”

兩人都是國學高手,左宗棠字季高,曾國藩把左季高三字嵌入上聯,左宗棠也把曾國藩三字嵌入下聯。但是,曾國藩只是在說左宗棠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與其非常委婉。左宗棠就不同了,直接責問你身為國家重臣,治國才能表現在哪裡。 這樣的話,機鋒太過,好在曾國藩涵養功夫一流。

左宗棠還認為曾國藩沒有用人之明,其實曾國藩打仗不行,識人用人有一套特殊的本事,眼力非常獨到。左宗棠為了爭強好勝,凡是曾國藩不用的人,他全收入門中。比如太平軍的降將李楚材,曾國藩命其救援湖州,結果剛到三天,太平軍把湖州攻陷了,曾國藩撤了李楚材的職,不再重用。明正軍紀,這本來是作戰中的常例。

曾國藩的上聯和和氣氣,左宗棠的下聯不給面子

李楚材決定投奔左宗棠,找人寫信推薦,曾國藩的幕僚歐陽兆熊告訴她,不用推薦信,你只要跟左帥說曾國藩不用你,就行了。“果然,左宗棠一聽馬上重用,讓李統率四個營。後來李楚材立了不少戰功,左宗棠頗為得意。

曾國藩對左宗棠評價很高:“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曾國藩死後,左宗棠在輓聯中說的很公道:

左宗棠評價曾國藩:“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曾國藩的上聯和和氣氣,左宗棠的下聯不給面子

左宗棠20歲就考中了舉人。但他是個不會考大試,只會做大事的人。後來連續三次會試,全數落榜,一氣之下,再不參加會試,全力攻讀兵學、地理、農藝等實用知識。

左宗棠一輩子也沒考中進士,從此對八股文深惡痛絕,在家書中訓誡子弟:“近來時事日壞,都由於人才不佳,人才之少,由於專心做時下科名之學者多,留心原本之學者少。且人生猜力有限,盡用之科名之學,到—旦大事當前,心神耗盡,膽氣薄弱.反不如鄉里粗才,尚能集事,尚有祖當。試看近時人才,有一從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見庸下,此我閱歷所得之言。”

科舉制度對人才的束縛,左宗棠有著切膚之痛。沒有考取功名的人,被人看不起。左宗棠沒有考中進士,對仕途影響非常大。他心高氣傲是有原因的,當有人說他鋒芒太露時,他一語中的:“我以一名舉人辦天下事,氣不高,怎能行?”

他由閩浙總督調任陝甘總督時,北上路過九江。九江道、府、縣都是進士出身,只有九江同知是舉人出身,當他來參見時,左宗棠突然問他:是舉人好,還是進士好?

曾國藩的上聯和和氣氣,左宗棠的下聯不給面子

官場人人都知道左宗棠是舉人出身,同知當然說舉人好。

左問為什麼,同知說:“中了進士,如果當翰林,每天不是詩賦就是練小楷;如當部曹或知縣,公務纏身.也沒有時間學實用的學問;只有舉人沒有那麼多事.可以講求實學,而且屢次赴考的路上,飽覽過名山大川,足以恢宏志氣,增廣見聞,故舉人比進士好。”

這本來就是瞎扯,左聽了卻極為稱讚,公開說九江各級官吏.只有同知的學問最好。

左宗棠一代名臣,收復疆土有大功於後世。不過人都是有個性的,左宗棠的個性尤其鮮明,確實是非常之人有非常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