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和他手下的將領們算弱主強臣嗎?

孫權不擅用兵,故軍事上長期依賴“頂樑柱”級的強臣。

不過,孫權牢牢把握了權力的本質,對這些“頂樑柱”的駕馭、使用頗得要領,既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才具,又從未大權旁落。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和他手下的將領們算弱主強臣嗎?

比起“用兵彷彿當年孫吳”的曹操和“梟雄”劉備來,孫權的軍事能力有些慘不忍睹。

他幾次親自領兵作戰,不但沒有沒有鼓搗出什麼名堂,反而打出了個“孫十萬”的光榮稱號。

生逢亂世,打仗是任何勢力長期生存下去的基本條件。

孫權既不能“決機於兩陣之間”,就必須要“舉賢任能,各盡其能”了。

可是,要做到這個,需要高明的統御之術,才能牢牢抓住核心資源。否則,就是仰人鼻息了。

東吳的核心資源,被孫權牢牢把握於手。東吳的核心資源,主要分佈如下:

1、兵權。

漢末三國,普遍實施的是世兵制。世兵制下,兵為將有。

甘寧、呂蒙、周泰等將,所率計程車兵可以說都是他們的私有財產。

而周瑜、呂蒙,他們真正能把控的,其實也就是自己的部曲。任何可能吞併屬下部眾的行為,都會顯得十分敏感。

比如:成當、宋定、徐顧去世後,後輩年紀還小。孫權想要呂蒙統御他們的部眾。呂蒙都要拒絕。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和他手下的將領們算弱主強臣嗎?

因此,不管周瑜、陸遜功績多大,除非眾將都不支援孫權,否則,他們都沒有辦法實質危險孫權的地位。

而孫權儘管指揮能力有限,但他卻牢牢把握了這個核心資源。

(1)、孫家世兵,本就是江東最強的一支。

孫策起兵,眾將先後“入夥”。孫家當然是最大的“股東”。這支部隊,既有孫策從袁術那裡借來的,從孫堅時期就追隨的老部隊,也有後來從舅舅吳景等人處募來的兵馬,戰鬥力、規模,都在江東首屈一指。

(2)、對眾將,都能拉攏得很到位。他與呂蒙(為將時)、蔣欽、周泰、朱然等人都能推心置腹。

觀孫權之養士也,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陳武之妾,請呂蒙之命,育淩統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孫盛。

2、財權。

東吳的莊園經濟下,財權主要掌握在江東大族手中。

周郎、魯肅等淮泗集團士族魅力十足,但畢竟常在軍旅,與江東大族們關係不甚緊密。

當時,孫權集團與江東大族的紐帶,是張昭。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和他手下的將領們算弱主強臣嗎?

孫權利用張昭(後親自)獲取江東大族的支援,牢牢把握財權。

因此,東吳的核心資源始終牢牢把握在孫權手中,從未旁落。

指揮權的控制就軍隊的指揮權而言,孫權也有效利用平衡術,時刻保持對軍隊的控制。

1、大都督不常設。

雖然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被稱為“四大都督”,但實際上,除陸遜外,其餘皆只是戰時臨時所設的都督。

這些“大都督“,在具體戰役中統一指揮孫權指定的部隊,戰後,各部與之就沒有嚴格隸屬關係了。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和他手下的將領們算弱主強臣嗎?

直到孫權稱帝的前一年,才正是以陸遜為常設大都督。

2、即使戰時,也常設掣肘。

東吳軍中,能掣肘各都督者主要為兩類。

一類:老將。

程普、黃蓋等老將,常年追隨孫家,在軍中威望很高。

呂蒙曾說:江陵之戰時,周瑜與程普為左右都督,互相牽制,幾乎敗壞大事。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和他手下的將領們算弱主強臣嗎?

可見:即使在赤壁之戰後,周瑜威望如日中天時,他在軍中任然受到廣泛掣肘。

而夷陵之戰時,各老將甚至都不買陸遜的賬,陸遜需以孫權寶劍彈壓。

二類:孫家宗室弟子。

孫瑜、孫皎等宗族子弟,也常常掣肘著都督們。

在周瑜“入西川,聯結馬超”的計劃中,周瑜就很識趣,既將來奪取益州,吞併張魯後,以孫瑜聯結馬超,自己回來和孫權一起自荊州攻曹操。(親疏之別立見)

而孫權在以呂蒙指揮襲擊南郡時,也試圖以孫皎與他為左右都督,只因呂蒙強力反對而作罷。

看來,就指揮權,孫權從未長期授柄於人,並沒有出現“主弱臣強”的局面。

孫權是“二代”。他本身並不具備父兄一般的軍事能力。

但是,他在大膽任用周瑜、呂蒙等強將時,不忘牢牢把握核心資源,又不忘適當掣肘強將,故從未出現“主弱臣強”的局面。

既能防守任用賢明,使他們各盡其職,又能牢牢把握局面。孫權,不失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