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肉身菩薩之謎

安徽九華山地處潮溼的江南地區,為什麼這裡會出現那麼多的肉身菩薩?

那些不腐的肉身,又是怎樣完整儲存下來的?

肉身的形成,是不是要經過特殊的處理?

……

在這些問題的背後,則是有關高僧修行的一個個傳奇故事。

天近晌午,有人敲響我所住寮房的門。“明博,在嗎?”我應聲開門。

門外站著笑容可掬的宗學法師,在他身畔是一位中等身材、一臉文雅、目光有神的中年人。

“今天,我請來了九華山大名鼎鼎的費老師,你們好好聊聊。”

我和費老師不約而同向對方伸出手,握在一起。

費老師,是九華山佛學院客座教授、當地導遊業領軍人物。鳳凰衛視報道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時,在九華山,著名主持人王魯湘慧眼識珠,選中費業朝作為對話者。因為費老師對九華山的熟悉可以用“瞭如指掌”來形容。

談及九華山的肉身菩薩,費先生列舉出一組數字,“從大唐開元天寶年間,九華山因金喬覺的到來而成為舉世聞名的地藏道場時起,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在這方圓120公里的靈山秀水之間,有據可查的肉身菩薩就已達到14尊之多。這不得不說是佛教界的一大奇蹟。儘管後來因為歷經風雨變故,大部分肉身今天已無緣得見了。”

在溼度如此之大的江南地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肉身菩薩?那些不腐壞的肉身,是不是經過了特殊處理?肉身菩薩現象的確給世間的凡夫俗子,甚至是佛教信眾,留下一個個驚歎號和問號。

費先生看過僧人遺體的處理過程。他說:“僧人去世後裝缸其實很簡單。在他要坐的那個缸底下撒一些生石灰粉,厚度大約七八公分;上面平鋪一層木炭,木炭把遺體與石灰隔開,因為石灰是強鹼,有腐蝕性,不能讓石灰接觸遺體,木炭上再鋪幾層黃裱紙;把僧人遺體抬進去,坐在中間;遺體與缸之間的那些空隙,全部用草紙包木炭塞滿;——人體不是70%的水分嗎,生石灰、草紙、木炭都是用來吸水的;然後蓋上缸蓋,缸蓋與缸體之間的縫隙,用黃泥巴封嚴;底缸與蓋缸上,都留有通氣孔。”

“底缸的通氣孔不密封,蓋缸的通氣孔為防止雨水進入,用碗倒扣上。僧人坐的缸不是密封的,跟外面空氣是通的。”

九華山空氣溼度大,缸內缸外,空氣相通,能夠形成不腐的肉身,的確有些神奇。然而,並非坐缸的僧人遺體都能不腐。

“一般是三年後開缸,其實不一定非要三年,三年只是九華當地的習慣。開缸前,要先把倒扣的碗拿起來看看,如果遺體腐爛了,就擇個日子,從缸底的通氣孔舉火,焚化了事;如果肉身形成了,就舉行佛門儀式,將他迎請出來。”

在百歲宮、雙溪寺、地藏禪寺、旃檀林等地觀瞻肉身,我發現,這些全身舍利,如果不是有說明,一般人是看不出他們是肉身的,因為從外形看,他們已經是一尊尊的塑像。

“三年坐缸的肉身,原有的衣服腐朽了,但頭髮、手指甲、腳指甲,長出不少。”

“為了讓肉身更加莊嚴,還要調整一下他的姿勢,用麻布或紗布包裹一下。然後,上漆。漆一次,幹了之後再漆第二次,要反反覆覆好幾遍。”

“有些肉身上過漆後,就可以供奉了。這就是高僧傳中常說的‘紵漆供奉’。”

“有些肉身還要貼金。金表示尊貴,而且金抗氧化的能力強,有益於儲存肉身。肉身一般都要貼金。整個過程,大致如此。”